第7版:创业创新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业创新

开展家政劳务对接,形成阶梯式、系列化的家政培训体系,培养“知识型、技能型、服务型”家政专业人才——

秦皇岛助力“港城福嫂”蝶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黄束

    憨态可掬的小胖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俏皮有趣的小公鸡……这些在高档宴会才可见到的主食花样,如今“港城福嫂”也可以制作出来了。近日,“港城福嫂”育婴师辅食添加制作沙龙举行,活动由秦皇岛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员组织,邀请辅食制作经验丰富的高级育婴师进行实操授课。

    据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今年,类似的沙龙活动已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多次举行,主题活动不仅讲授花样主食辅食制作,还有小儿积食推拿手法、育儿实操、整理收纳技能等等,200多名福嫂因此受益。

    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服务业,连续两年把“港城福嫂·巾帼家政”列入全市民生工程。秦皇岛市妇联发挥“联”字优势,联手多部门惠民生、解民忧,引领带动更多妇女姐妹在家政服务领域实现自己的就业梦、创业梦。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创建“巾帼家政基地”56个、培树巾帼家政先进典型165名,引领带动妇女参与培训69703人次,带动18908名妇女实现就业,组织向京津冀输送从业人员1931人。

    聚焦培训,优化“源头活水”大工程

    记者在“港城福嫂”育婴师辅食添加制作沙龙上看到,现场讲师笑容温暖、动作轻柔,娴熟的专业技能让在场学员好评连连。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进步很快。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家庭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秦皇岛市各级妇联组织优秀家政服务员、家政行业先锋,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最美家政人故事”大宣讲,以及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等活动,引导农村贫困妇女、城镇下岗失业妇女、高校女大学生等转变观念,进入家政行业就业创业。

    据记者了解,秦皇岛市妇联连续两年,每年争取专项补贴资金440万元,扶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秦皇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家庭服务业协会以互联网+培训的方式,利用“双师”课堂,组织家政从业人员常年坚持培训学习。截至目前,全市进行高标准家政、养老、育婴专业职业技能培训600多期,形成阶梯式、系列化的家政培训体系,培养出大批“知识型、技能型、服务型”家政专业人才。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家政服务员参与“福嫂带书进家”“家庭成长档案”等特色增值活动,鼓励她们多学习新知识,更好地满足家庭的多样化需求。

    聚焦服务,优化强基固本“生命线”

    “我非常感谢‘港城大姐’,感谢秦皇岛市妇联,帮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正在北京顾客家中服务的月嫂陈菲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喜悦又满足。

    40岁的陈菲家在河北省昌黎县。2017年以前,她曾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务工。2018年,回国之后的陈菲先后从事超市销售员、电话推销员等工作。“因为文化水平低,想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不容易。”辞职后的陈菲经朋友介绍,来到港城大姐母婴服务机构,通过培训成为一名育儿嫂。“因为之前都是理论知识学习,刚下户时,孩子哭闹会非常紧张,手足无措时我就会悄悄给‘港城大姐’打电话,寻求专业育儿师指导。”

    3年来,通过一次次下户实操和理论知识学习,“金牌月嫂”陈菲的工资已从刚入行时的每月4500元提升到当前每月23000元。

    “我们与市人社部门合作,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立女性人才市场,两年来开展线上招聘会26场,发布用工信息5.2万条,共有480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35062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达到3.6万人次。”秦皇岛市妇联主席肖桂伶说。

    此外,他们还畅通家政劳动力需求对接渠道,利用市妇联自身独特的组织优势,纵深到底,建立9个村级妇联主席线上巾帼家政工作群,覆盖全市2265个村,为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剩余劳动力提供家政招聘信息,开展家政劳务对接服务。

    同时,在全市家庭服务业企业推行“港城福嫂”上门服务卡,对从业人员的信息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客户通过查看服务人员信息,可以全面了解其专业特长、健康状况、服务技能等级、从业时间、客户反馈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客户评价系统监控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目前,已有2000多家企业5000多名从业人员注册入驻家政网络服务平台,近5万用户关注使用,覆盖人口达30万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