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钟南山院士提出8条个人防护建议

一起“阳”不可取 应尽最大可能接种疫苗


    钟南山院士

    对个人防护的8条建议

    ● 加强防护(戴口罩、保持距离、

    减少公众聚集等)

    ● 不应为感染而害怕

    ● 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

    ● 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检测

    ● 若持续发热一定要去医院

    ● 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

    疫苗

    ● 囤药没有太大必要

    ● “老药新用”要经严格实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教授,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做了关于“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讲座。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总结了两年多来我国抗疫取得的成就,系统分析全国范围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的特点,介绍奥密克戎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对如何加强个人防护提出建议,并对大家关心的抗疫热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

    北方的奥密克戎病毒株比南方的更强缺乏科学证据

    “当前全国范围内遭遇了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特点是传播性强。”钟南山院士认为,奥密克戎在不断变异,传播力越来越强,但致病性大大减弱。早期,新冠病毒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气道和肺部,但经过两年变异后,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从全国趋势看,奥密克戎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

    通过分析今年9月份以来,国内广州、北京、重庆、郑州等城市的疫情情况,他认为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

    关于网络上“北方的奥密克戎病毒株比南方的更强”的传言,钟南山院士表示,这一次说法缺乏科学证据。“目前,广州等南方地区流行毒株为BA.5.2;北京等北方地区流行毒株为BF.7,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钟南山院士表示,北方毒株的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即出现传染性。大部分人在感染后没有很明显的症状,部分人出现咽干、咽痛、干咳、头痛、发热等症状,为轻型患者。他指出,发热温度高、全身疼痛让患者很不舒服,但这与医学上的重症轻症是两回事,并不是说疼痛得厉害就是重症。

    他特别建议,“青年人感染新冠后的重症率很低,若感染后自我健康监测未出现预警症状,则可继续居家隔离,把更多的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资源释放给更加需要的老年患者。但若自我健康监测后出现了可疑的预警症状,仍然需要及时就近就诊。”

    讲座中,钟南山院士引用了一项前沿研究来解释“重阳”的概率。他以卡塔尔的全国数据为例,感染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对于再感染BA.4或BA.5的保护率达到78%,而二次感染后76.2%不会有症状。“这实际上就像又打了一针疫苗,我们形成自然的免疫,之后便能更好地抵抗病毒。”

    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的观念不可取

    目前,不少人出现“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的观念。对此,钟南山院士认为不可取。“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他指出,虽然奥密克戎重症率大大降低,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并对个人防护提出了8条建议:加强防护(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众聚集等);不应为感染而害怕;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检测;若持续发热一定要去医院;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囤药没有太大必要;“老药新用”要经严格实验。

    预防新冠,疫苗接种是关键。钟南山院士表示,接种同种疫苗,预防感染的效果不会加强很多,但预防重症的效果仍然很好。接种三剂次及以上的疫苗,保护效果会加强。接种异种疫苗,相比于同种,对感染和死亡的预防效果会大大加强。

    “目前我国已经研发了新冠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疫苗。在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再接种一剂腺病毒载体疫苗或者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效果会明显加强。”他呼吁,要特别加强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疫苗保护。除非患有不适宜接种疫苗的特殊疾病,否则应尽最大可能接种疫苗。

    钟南山院士还表示,“新十条”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对于有疫情的学校,他建议,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减少疫情给师生带来的不便。他还建议,要完善校地协同机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特点,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