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谭学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妇联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服务1041万妇女、741万户家庭、340万儿童的超大城市妇联组织,成都市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国妇联、四川省妇联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带动全市妇女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踔厉奋发、团结奋斗,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都新篇章贡献“半边天”力量。
坚持用党的理论教育妇女,更大限度凝聚奋进“她共识”。履行妇女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责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妇女群众、走进千家万户。一是线下宣讲聚识。组建“蓉城巾帼宣讲团”,发挥各级各类妇女先进典型作用,深入城乡社区、园区企业、“两新”组织等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场宣讲活动,凝聚思想共识。二是线上宣传造势。依托妇联系统融媒体平台,联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开展专题报道,策划网络答题等互动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往妇女群众心里去、深里去、实里去。三是强化典型示范。认真抓好三八红旗手(集体)、“最美家庭”、巾帼文明岗等妇联系统先进典型的评选表扬、事迹宣传,让尊崇先进、争当先进成为社会风尚,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自”精神成为更多成都女性的精神象征和价值追求。
坚持用特色活动吸引妇女,更深力度激发建功“她动能”。引导妇女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实践力量,不断激发女性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服务妇女科技创新。深化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抓好“2022年首届中国西部巾帼科技创新大赛”成果转化,打造女科技工作者服务站,成立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为女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成长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争取政策。二是推动女性创新创业。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实施相关城市妇联组织协同发展计划,依托蓉城巾帼学院培养女性优秀人才,依托“成都国际女性艺术季”培育女性双创品牌,引领妇女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二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蓉城女性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整合各方资源创建、发展各级“妇字号”乡村基地,帮助基层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因地制宜、产业运作、多方受益。
坚持用核心价值引领家庭,更广范围汇聚文明“家力量”。全面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夯实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一是深化创建家庭文明。持续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常态寻找“最美家庭”,深入开展“蓉城幸福家·社区家庭日”活动,弘扬家庭文明风尚。二是建设“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探索与法检两院试点合作,有效推行家庭教育指导令。实施《成都市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21—2025年)》,打造“成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品牌,构建“骨干队伍+基地联盟+研学线路”多元工作体系,增进家庭幸福、助力社会和谐。三是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挖掘成都历史文化名人家风家训、当代先进典型家风故事,打造家风家教示范点,研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家风家教文化产品,开展“家风建设进社区”主题活动等,不断提升市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坚持用关爱服务联系群众,更实举措增进对党“她认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提高妇联组织解决妇女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多样需求的能力与水平。一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抓住成都入选第一批国家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契机,稳步推进5年内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目标任务,建设指引性儿童友好单位、编制儿童友好文化研学地图,持续举办“蓉城幸福家·儿童友好义集”主题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儿童友好良好局面。二是做深做实维权服务。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稳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持续深化“蓉姐对你说”婚调工作品牌,实施妇儿维权“强基”计划,加强与司法部门在重点领域更深层次联动合作,发挥好维权阵地、专业队伍作用,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维权服务实效。三是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多样需求。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成都分会场、“蓉城女性文创空间”公益活动等,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多样需求。配合开展“春风行动”,加强对女大学生特别是离校未就业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深入实施“指尖的爱·四送”活动,抓好“两癌”救助工作,帮助妇女群众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