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取得重大进步的重要保障。马芳平新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对这一“实践”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突出了“实践”观点,体现了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肖发荣 史莉琴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史诗”当中的重要一幕就是百年来中国妇女解放事业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则是取得“进步”的重要保障。近读马芳平新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版),书中对这一“实践”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
层层递进的梳理与论述
该书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对1907年至1921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登场的客观历史背景和主体立场选择做了探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翻译、介绍和阐释过程,从“出场语境”视角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实践的起点高度和视野广度。
第二部分即第二至第八章,对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各时期均紧扣“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两个“观测点”,层层递进,依次展开论述,细致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各个时期的探索成果和理论表达,全面呈现了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的中国妇女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展示了中国妇女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不断奋进的历史场景。
第三部分即第九章,从理论高度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成功实践的经验: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妇女主体建设的持续关注,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妇女主体成长和发展;二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有机统一,即坚持把通过马克思主义妇情调查实现的中国化、通过理论宣传实现的大众化、通过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的时代化三者统一起来;三是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的妇女解放的制度优势。作者的分析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解放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实践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一道路选择在制度设计、意识形态、体制机制等层面为妇女解放提供制度保障,彰显出妇女解放的中国制度特色优势。
鲜明突出的观点与特色
该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现了宽阔的学术视野。这既体现在作者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文献及其多重视角的重视,又体现在作者对当前国内该领域研究特色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该书认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不是一种理论推演,而是一种现实经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下轰轰烈烈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积淀下来成为一种理论和学术的视野和方法。
二是突出了“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百年来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是和中国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的,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融为一体的。作者自觉将“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妇女解放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其关注的不仅是妇女问题,还关注影响妇女问题的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实践的伟大之处在于这种实践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它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理论诉求和设想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中展开,使妇女解放从一种理论逻辑变成现实逻辑,使妇女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其开始之时,便具有性别平等的基因。
三是强烈的现实关怀。该书虽然是一部理论研究著作,而且侧重于历史研究——即“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实践发展史进行客观分析”,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强烈的现实关怀,正如作者所说的“为了在回望来路的基础上推进当下和未来的妇女解放事业”,未来必将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具有丰富主体性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必将实现真正的和谐;男女携手在共创美好生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将成为可能,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是植根于中国历史传统、反映中国妇女意愿、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
重要深刻的价值与意义
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学术价值层面看:第一,该书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理论内涵”的研究,一方面是理论渊源本身,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表达”——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即百年来我们党在妇女工作方面的理论创造,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继承,也是结合中国实际做出的新发展。第二,该书所涉及范围包括了自1907年至今的中国妇女追求解放和发展进步的历史,其研究结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国近现代历史文献、中外学术著作及论文、中国官方文件等文献的细致扎实的分析基础之上,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近现代妇女史的研究。
从现实意义层面看:第一,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成功实践的历史经验做出了总结,这对于当前和今后做好妇女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成功实践历程的展现,可以看作是“妇女事业发展在中国的百年缩影”。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妇女运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在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时又明确强调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马克思在给库格曼的信中曾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从该书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用百年来的不懈奋斗,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理论探索和实践奋斗结果,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解决妇女问题和实现妇女全面发展,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程中,中国妇女的进步事业和发展道路必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