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第三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这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女学界纷纷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
——呼吁打拐与反家庭暴力
2022年,女学界密切关注打拐与反家庭暴力。《完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 强力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认为预防、打击拐卖妇女犯罪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各部门长期不懈努力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拐打拐,解救被拐妇女,为女性生存和发展创造安全社会环境。《治理拐卖妇女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应有所作为》一文,借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契机,进一步回应了治理拐卖妇女问题。《从法律完善、机制建设与文化塑造多维度建言打拐》从两会期间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成为焦点问题入手,梳理了代表委员们在完善立法、被拐卖妇女儿童解救、案件清查、反拐机制建设及拐卖预防等各方面的建言。《反家庭暴力法治体系建设的发展与进路》指出仍需在全社会树立性别平等和对家暴“零容忍”的观念,建立以受害人为中心的法律实施机制,并加强对加害人的教育惩治。《新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解释的七大亮点》则通过指出保护令的七大亮点,分析了其对家暴受害人的更深层次的保护。
——解读新妇女权益保障法
2022年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2005年、2018年两次修改后,又一次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全面修订。《新女学》推出的《新妇女法:践行和超越〈发展权利宣言〉主张的范例》《新妇女法在更高水平上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防重于治:新妇女法反性骚扰规定体现全球通用理念》《如何精准理解和适用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妇女人身与人格权益保障的新进展》《如何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文章,解读新法的亮点和难点,提高广大妇女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性别平等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推动妇女积极参与信息技术
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下,妇女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十分重要。《弥合性别数字鸿沟 推进女性参与信息技术》强调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社会企业机构等各方力量的支持,推广妇女媒介素养教育,构建性别平等的网络文化环境,推动女性参与信息技术领域。《她们如何跑外卖:平台劳动下的性别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未来平台就业实践中愈加展现自我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可能。《数字乡村建设中留守妇女的角色与价值》认为应关注与激活留守妇女的整体价值潜能。《从供需两端发挥数字经济对妇女发展的赋能价值》则认为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妇女发展的赋能价值。
网络女主播已成新职业,吸纳了广大妇女群体充分就业。《“短视频直播”赋能女性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对平台上的农村女性主播调研发现,数字经济为农村女性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提升农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数字技能与媒介素养,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全方位保障女主播权益,促进直播行业健康发展》认为需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女主播的合法权益。
——提升女性就业创业能力
在妇女发展的人生轨迹上,就业是关键点。《多措并举调动积极性,促女大学生充分就业》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应协同构建宽松的就业环境,推进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引导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建构全方位支持体系推动返乡女性创业就业》认为有必要建构一套更科学更完备的支持体系:政府层面应建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妇联层面应支持女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社会层面应扩大社会资本积累,织建支持网络。《用好政策红利 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妇女就业能力》指出数字经济的平台就业特点为女性带来更多机会,有助于解决就业性别歧视、优化就业性别结构。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妇女就业能力,要用好政策红利,培养具有数字意识、计算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女性劳动者,培育女性高端数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