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杨娜 发自北京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同时,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工作相继完成。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第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调查和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情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司司长孙国吉介绍,《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后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三个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一个阶段全国防沙治沙的目标任务,即到2025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3亿亩;到2030年,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0.9亿亩。
《规划》确定了今后一个阶段防沙治沙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实行沙化土地分类保护,全面落实各项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功能,促进植被休养生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土地沙化。在科学评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建设区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规划》确定了包括封山(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工程固沙、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耕地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四大类11项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措施。适度发展绿色生态沙产业。《规划》明确了沙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布局、重点领域和发展区域。
孙国吉介绍,我国每5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调查工作。2019年,国家林草局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27.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91%。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面积持续“双缩减”,与2014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7880平方公里、33352平方公里。程度持续“双减轻”,与2014年相比,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9297平方公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32587平方公里。沙漠、沙地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持续“双提高”,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荒漠生态系统呈现“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