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将美丽庭院建设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到顶层设计发力、特色建设给力、创新融合聚力,全力打造“黄河人家”。截至目前,全市建设“黄河人家”“书香小院”“家风小院”等特色庭院2500余户,村村建有“美丽庭院”,村容村貌村风持续改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杨贝贝
虽是深冬,但步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龙王崖村李建顺、董玉花夫妇的家,生态特色小院在浓浓烟火气中呈现盎然生机。
紧靠黄河,水土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龙王崖村,将黄河元素灵活融入庭院建设、志愿服务、家风建设,一幅幅融入黄河文化的墙体彩绘、家风宣传画,一户户颜值与内涵并举的美丽庭院,赋予“黄河人家”特色精品村独特的韵味。
滨州市将美丽庭院建设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到顶层设计发力、特色建设给力、创新融合聚力,全力打造“黄河人家”。截至目前,全市建设“黄河人家”“书香小院”“家风小院”等特色庭院2500余户,村村建有“美丽庭院”,村容村貌村风持续改善。
据悉,2022年初,滨州市妇联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荐2022年市级“美丽庭院”户、标杆村及“黄河人家”特色精品村的通知》。其中提出,各级妇联结合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黄河人家”特色精品村20个;“黄河人家”特色精品村要达到村庄干净整洁,黄河元素明显,“美丽庭院”户达到常住庭院的35%的标准。市各级妇联对沿黄村情况进行了摸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发力准。在此基础上,召开“黄河人家”特色带打造座谈会,征求沿黄各乡镇“黄河人家”建设的思路、意见建议,为加强特色建设、注重创新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滨州市不断丰富“黄河人家”内涵,让庭院有“高颜值”更有气质。邹平市台子镇西北部的沿黄村庄田家村,利用庭院发展手工鱼钩制作等沿黄特色产业,并打造具有村庄特色的葡萄庭院、葫芦庭院,美化环境的同时鼓了村民腰包。位于黄河北岸的惠民县清河镇薛家村,有种植大白菜的习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之黄河水浇灌,让这里种出来的白菜个大体壮、清香爽口,村里还注册了“薛家口”商标,大白菜热销市场、供不应求……滨州市大力实施“百千万家庭共成长计划”提升行动,在“黄河人家”、美丽庭院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表扬1500余户(个)。
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发挥“联”字优势,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扎实开展“黄河人家”建设工作。如高新区小营街道道旭村组建由村“两委”、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到黄河边开展垃圾清扫、杂草拔除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帮助孤寡老人、生活不便的群众清扫卫生,让更多家庭共建共享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开展庭院小课堂、美丽庭院擂台赛、21天打卡、积分兑换、妇女议事会等,开展“黄河人家”指导督导、奖励激励,激发群众建设内生动力,有效促进清洁绿色、健康文明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坚持‘黄河人家’打造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有力有序推进‘黄河人家’建设工作提标扩面、提档升级。”滨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高梅说。
下一步,滨州市妇联将在“黄河人家”特色精品村打造基础上,凸显黄河文化,突出地域特色,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由线成带,以带成面,内外兼修、注重内涵,打造富有滨州沿黄特色的美丽庭院,以庭院建设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