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发展周刊·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发展周刊·乡村振兴

逐梦田野踏歌行

——写在2023年到来之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佟吉清

    新岁甫至,寒冬将被画上句号,春姑娘已走在回归的路上。

    这一刻,我们感念时光若水如诗,怀着敬意与2022年告别,也比以往更加从容自信地迎接新的开始。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是“天大的事”,须臾不可放松,丝毫不能懈怠。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仓廪充盈、衣食无忧,则社会安稳。这道理深刻又易懂,人人可感可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农副产品供给充裕,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手中有粮”方可“心中不慌”。

    数字最有说服力,记录发展成就,标注民生冷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高位再增产,粮食总产量达13730.6亿斤,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这份傲人的成绩单来之不易,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农民朋友,铆足了劲儿辗转垄亩、勤于稼穑,“米袋子”满了起来,“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

    方此盘点之时,鸟瞰中华大地,放眼沃野平畴,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八五五农场粮贸公司的加工车间里,金黄饱满的大豆种子,经精选后进入包装线。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存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洲头乡的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冬小麦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枧头镇的柑橘种植基地,圆滚滚的玫瑰香柑压弯了枝头,果香四溢……从漫天飘雪的北方,到绿意盎然的南国,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在广袤乡村迤逦铺展。

    时光无言,总是在见证,妇女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一切伟大事业的推进,都蕴含着广大妇女的卓越贡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关键在干。今天的农村妇女,早已超越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她们“主内”又“主外”,从“治小家”走向“为大家”,站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中心,承担着更多、更重要的角色,其坚韧与勤奋、善良与朴实、执着与奉献,怎么被大书特书都不为过。此刻,我们以最真诚的方式向她们致敬!

    农业在发展,妇女在进步,新农人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一个个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和服务工具、拥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巾帼新农人”,在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有作为,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靠奋斗出彩。她们向下扎根、躬耕畎亩,换来新农村建设向上发展、活力耀眼,为“中国碗”装“中国粮”注入动力。今日之乡村,俨然成为孕育无限可能性的存在。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从扛锄头到刷手机,从“一腿泥”到“指尖忙”,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推动农业升级。有了实时监控系统,村里姐妹穿着漂亮衣服,坐在绿篱围起的院子里,沏杯热茶,掏出手机,就可以观察庄稼长势,点点屏幕,就能排水施肥,看麦浪随风摇曳。

    一项项农业技术开花结果,一户户农家发生幸福变迁,一个个乡村实现华丽蝶变……农村妇女的身影不仅出现在田间地头,还活跃在直播间和微信朋友圈,她们用质朴细腻的文字和语言,记载着日常的生活与劳作,与这个大时代交相辉映,盛放当潮而立、向阳而生的巾帼风采。

    由此,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成色更足。我们的嘴巴“刁钻”起来,味蕾更加“挑剔”。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吃得幸福”,餐桌上的变化,上演着人间的生活百味。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所以说,手握接力棒的我们这一代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也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扛起更大的责任,挑起更重的担子。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后首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农业强国发出了动员令、集结令、进军令,广大农民备受鼓舞,感到更有奔头,定将大显身手。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迎着喷薄而出的太阳,踏上新征程的你我,心中升腾着无限的憧憬和希望——每一颗熬过凛冽寒冬的种子,都会有一个怒放的春天。一路向前,梦想终会抵达,刚刚跃出地平线的2023年,注定如星辰般熠熠生辉,乡村的未来必定繁花似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