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关键词是团圆。这一年,我继续在家门口的人工智能孵化项目就近就业,丈夫也不再外出打工,在家乡做起了外卖员。得益于数字就业机会,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相聚在一起,彼此陪伴、相互支持。”
陈霞来自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杉树镇冉家村,在她小时候,父母先后外出打工,经常几年才回家一次。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她记忆中的童年既心酸又孤独。结婚生子后,曾多年在外打工的陈霞果断选择留在家乡陪伴家人。
2019年8月,由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妇女基金会发起的“AI豆计划”人工智能孵化项目落地万山,第一批就业的陈霞成了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我的工作是借助专门的工具,对数据进行标注,辅助智能驾驶。”平均每个工作日,陈霞要在电脑上标注60万个点,最多的一天她曾标注超过108万个点。
“第一个月发工资,我收到了7000元,这是我进入社会以来工资最高的一次。”陈霞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多劳多得的行业,通过学习和不断练习,她的水平一直保持在基地前五。
2022年是陈霞做人工智能训练师的第3个年头。这一年,她的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收入的提升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2021年,陈霞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想:她和老公在铜仁买了一套102平方米的住房。“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一家4口的小家。”2022年,她继续凭借劳动获得可观的收入,家庭压力减小后,丈夫不再外出奔波,而是在家附近做起了外卖配送员,一家人终于每天都能生活在一起了。
展望2023,陈霞也定下了“买辆车”的小目标,看着生活条件一点点变好,她觉得人生充满了奔头。从一位不知人工智能为何物的家庭妇女,到真真切切用行动助力科技发展的AI训练师,她不仅收获了经济上的独立,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新的一年,陈霞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细心、高效的优势,完成更多挑战性的项目,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