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1月7日中午2点左右到达北京火车站后,39岁的王存浩(化名)没有急着进去,而是支好行李箱,站在广场中央举起手机打开摄像头原地转了一圈。随后,他低头在微信上编辑起来:“我已经到火车站了,明天一早就到家!”
抬头看到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他的神情因泛红的眼眶而带了些羞赧。王存浩在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售楼处上班,因为疫情已两年多没能回家团聚。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他立刻做出回家过年的决定。2023年春运火车票正式开售第二天,他就抢到了回老家黑龙江哈尔滨的火车票,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2023年春运自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据交通运输部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29.8亿人次)的70.3%。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约占10%。
春运路上,年味已显。北京火车站内的客流量较疫情期间明显增多,但并不拥挤。走进火车站,记者看到,在站内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旅客们推着行李、拎着特产、牵儿带女地走进候车厅,将归家的喜悦全都写在了脸上。
为亲人提前返乡
北京站7号候车厅窗外,天空湛蓝,午后阳光洒进候车厅,照得旅客们身上暖洋洋的。
头一次带4岁的儿子回娘家哈尔滨,今年35岁的郭琦(化名)担心孩子经不住东北的冷,于是两人都穿上了最厚的衣服。“热得我满身大汗”,她边说边脱外套。
郭琦跟爱人都在北京某保险公司上班,受疫情影响,她已经两年没回娘家过春节,孩子更是还没回过老家。
“我父母只在前年来北京看过一次孩子。”郭琦告诉记者,自己母亲身体不太好,就给家里安了监控,随时可以说话,“我也经常通过监控看看老人,看到他们在吃饭,我就问问吃的啥。”
最近得知母亲身体不太好,郭琦寻思赶紧回去。虽然自己的工作排得很满,她还是跟公司争取到提前返乡,在家待一个月。“虽然这不符合公司规定,但老板还是选择了支持,”郭琦笑着说,“公司还是很人性化的”。
让郭琦意外的是,为了迎接自己和外孙,父母专门给换了一张更舒适的大床,还给孩子买了不少玩具和好吃的。
16:45发车,郭琦带着孩子提前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北京站。说到回老家过年,孩子们都很期待。“刚到火车站,孩子就说,妈妈,这个地方好,下次我还要来。”郭琦掏出手机给记者看,“我就说给他留个影,觉得挺有意义的。”
与大多数旅客不同,家住辽宁的陈先生一家反其道而行之。人群中,陈先生5岁多的女儿提前穿上了大红色的拜年服,显得格外喜庆。他们一家三口刚刚结束了4天的北京之旅,准备回程。
“我们一家人‘阳康’后,因为女儿特别想到北京玩,就一拍脑门订了票。”4天里,一家人先后去了故宫、王府井、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门景点打卡。“其实现在出来玩的人一点儿也不少,特别是国博”。令他们惊喜的是,临行前,他们陪孩子看了很多介绍北京的书和故宫纪录片,真正走进故宫,那里的各处建筑和景物,孩子都能叫得出名字。
回程路上,陈先生打算和爱人盘算一下春节怎么过。“我们父母都在辽宁不同城市,头几年也不方便聚在一起,今年春节要把父母都接到一起,找个度假村好好地闹闹春。”陈先生说。
为团聚出谋划策
回牡丹江的方式有好几种,今年55岁的高玉芹(化名)选择了乘卧铺车,“睡一觉就到家了”。
去年7月,高玉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河北固安工作,正好退休的她来到固安陪女儿度过适应期。但是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半年来,她和女儿几乎很少外出走动。得知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她赶忙抢到车票第一时间回家。
“半年没见,我得先回家走走亲戚拜访老人,给家里增添点儿节日气氛。家里头要有年味儿,还是得靠我这个女主人嘛!”高玉芹爽朗地说。
谈起回家的心情,高玉芹两眼放光:“那是相当快乐!”她拍着记者的肩膀道,“疫情三年,很多亲人难以走动、相聚。现在放轻松了,天南海北的小辈儿们很快又能聚在一起,大家说起来都很兴奋。”
这次赶车路上,高玉芹才开始留意沿途风景。“咱们这个家园真是越建越美好,很让人流连忘返,走到哪都即有特色又有美景,接下来得好好计划多出去走走看看。”
临行前,女儿建议她将行李都快递回去,轻装上阵。高玉芹也提前给家里亲戚们寄去了七八件年货特产,但还是没有空手上路。
“这盒固安特产熏泥鳅保质期只有一周,我今天早上才特地买了带上。想到一回到老家,亲人们来车站接我,我能递上专门购置的礼品,这份心意总是不一样的。”对于高玉芹来说,只有双手递上的才是热乎乎的。
虽然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但传统如她,“大年初一我们还是会领着孩子一起,给长辈们拜拜年,延续过去的年味儿。”高玉芹说。
为平安坚守岗位
“带小孩的、拿大件行李的,请乘坐直梯”“T17次列车在7号候车厅”“您慢点跑,小心脚下”……
春运开启后,守在北京站内扶梯处的工作人员格外忙碌。每隔三五分钟,就有旅客过来询问,甚至有人进站后直接将手机上的订票信息展示给工作人员,然后顺着指引直奔候车厅。
据悉,春运期间北京站全站预计发送旅客230万人,日均发送5.8万人。
“进入春运后,老年人和带孩子的旅客比较多,他们还是有很多诸如候车室指引等人工引导服务需求的。”北京站值班站长兰雪纯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旅客顺利出行,北京站在扶梯处、候车厅内都安排了不少工作人员,及时对老人、儿童等重点旅客进行引导和服务。
兰雪纯还告诉记者:“北京站在候车大厅设置了医务室为旅客提供寻医问药服务,为旅客提供平安有序温馨的美好出行体验。”
赶车的旅客多了,总会出些小差错:有的身份证丢了,有的背包落在了候车厅。“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尽量为旅客提供便利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这些困难。虽然每天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服务答询,但是看到大家回家的喜悦热情,我们也为他们感动高兴。”兰雪纯说。
大年二十九下了夜班,三天的轮休正好能让兰雪纯赶回老家河北保定过除夕,一想到老家的一对儿女,兰雪纯心头闪现了同候车大厅归乡旅客脸上一样的期盼和喜悦。这时,旅客的询问打断了她的思绪,她马上用标准的服务用语和指引手势向旅客指出回家的方向,“您的车次在第四候车室,请您拿好行李,乘坐电梯时注意脚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