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女学 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阅读

向女性议题的末梢延伸与兼容

——2022年度图书榜单非虚构类女性图书观察


    么书仪

    杨本芬

    罗新

    王梆

    张天翼

    编者按:

    观览各机构推出的2022年图书推荐榜单,不难发现“女性”是本年度的热门主题。笔者以年末各家文学机构、出版行业推出的图书榜单为观察对象,对上榜的非虚构类女性图书进行梳理,发现其类别多样,可细分为发现女性自我、关注特殊群体、书写女性历史、探索多样社会四大主题。应当指出在女性图书的出版热潮之下,文学写作者与文学机构还应做长远考虑,避免主题的逼仄,向外延伸、向下兼容。

    ■ 赵浩宇

    观览各机构推出的2022年图书推荐榜单,不难发现“女性”是本年度的热门主题,其中非虚构作品备受关注。这或许是因为非虚构强调文学的真实性、现实性与公共性,对社会问题往往有着更迅疾、直接的反映,满足了读者当下的阅读欲望,因此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

    笔者将以年末各家文学机构、出版行业推出的图书榜单为观察对象,对上榜的非虚构类女性图书进行梳理。2022年非虚构女性图书类别多样,可细分为发现女性自我、关注特殊群体、书写女性历史、探索多样社会四大主题。

    发现女性自我,关照特殊群体

    关注两性差异、反映女性生存困境,帮助女性更好地进行自我选择的女性科普类图书在近年受到持续关注,对于女性主义这门学科尚感陌生的读者,这类入门读物是很好的选择。

    微信读书作为国内最主流的电子阅读平台,“2022微信读书年度榜单”一改往常的分类排名,选择聚焦2022年每月新闻大事件,对症下药,开出书单,其中大量女性主义著作上榜。比如,《身体由我》是一本女性健康科普图书,作者希拉·德利兹既是一位权威的妇科专家,同时也是女性的好闺蜜,在书中她以轻松的交流方式普及妇科知识、介绍临床病症,带领女性冲破禁忌与成见,帮助她们积极大方地探索身体、建立自信,这本书同时也位列“豆瓣2022年度科学新知图书”榜首,足见在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影响。《看不见的女性》则从职场、设计、医疗、公共生活等方面入手,利用海量事例说明在总体上女性数据存在缺口,揭示出女性在社会中被忽略的事实。相较于《身体由我》,《看不见的女性》更加严肃,但同样值得关注。

    让那些不被看见、不受重视的女性发出声音是女性图书的重要职责。今年就有聚焦年龄焦虑,关注老年女性群体的图书上榜。“文艺批评2022年度文学作品”书单邀请来自学院、作协和文学刊物的批评家推荐年度好书,兼顾了不同的文学视野,信息渠道也得以丰富。在这份书单里,《暮色将尽》得到了批评家们的一致好评,这是89岁英国传奇女编辑黛安娜·阿西尔漫谈老年独身生活的随笔集,它不仅在“豆瓣2022年度外国文学(非小说类)”位列榜首,还上榜凤凰网读书年度书单,是许多学者、编辑的力荐好书。此外,上榜“理想国2022年度书单”的《日日杂记》是日本散文家武田百合子的随笔,记叙了母女相伴日常,也回顾了自己一生中的为人、育儿哲学,在平淡笃定的文字之下,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智慧、慈祥的女性长者形象。

    家庭中的母亲也是2022年非虚构女性图书榜单关注的对象。“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作为一份专注女性文学的图书榜单,在年度好书推荐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女性图书阅读指南:《成为母亲的选择》通过采访23位已为人母的女性,追溯她们在生育前后生活与心理的转变与矛盾,希望给予女性更自由的选择;此外,还有《让火箭起飞的女孩》等书聚焦特殊职业女性,关注女性情谊问题,为我们认识更真实的女性境况提供了丰富例证。

    探索别样世界,寻获无限可能

    各行各业都有女性身影在勇往直前,为后人留下一道道可供参考的行迹。对女性个体故事的讲述、女性人物传记、女性历史书写是近年女性图书的又一热门主题。上榜“中华读书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的《智性与激情》援引苏珊·桑塔格离世后开放的大量档案,将其人生事件与文艺批评、政治见解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展现这个雄心勃勃的知识分子一生的智性之旅。

    上榜“凤凰网读书2022年度推荐图书”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是著名翻译家杨苡的口述自传,通过回眸人生百年,她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五四一代知识女性的青春之歌,也通过真实细节还原了沧桑巨变的共和国历史。在榜单之外,书写“40后”一代家族变迁与心灵成长的《寻常百姓家》、诗性写作艾米莉·狄金森传奇人生的《我居于无限可能》等传记作品都值得我们关注。

    除了书写女性个人生命经验,倾听时代声音、探索多样社会议题的女性图书在近年来也不少见。上榜“豆瓣2022年度社会纪实类图书榜单”的《贫穷的质感》是作家王梆观察英国政治、民生和文化后,融入个人经验和体悟的纪实笔记,贫富分化、移民问题、乡村遭遇的垄断资本主义危机等社会议题都在王梆的笔下有感染力地呈现出来。

    对另外一部分世界的观察往往能使我们认清自己,同样上榜社会纪实类年度榜单的《中亚行纪》是青年人类学家埃丽卡·法兰特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旅行记录,在深刻的风土人情的观察背后,作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现状。正是这样独特的女性视角赋予了这本游记不一样的历史厚重感。

    出版热潮之下,“出圈”仍是难题

    总体而言,各家书单上女性图书的数量较往年略有增长。值得指出的是,在“2022豆瓣年度图书榜单”中,十本书里有七本书都与女性议题相关,而在过去的两年中只有两本书登上过这个年度榜单。

    在这七本书中,《如雪如山》在女性日常生活和细碎记忆中提炼出一部女性成长史,八旬奶奶杨本芬的《我本芬芳》讲述了中国式的婚姻故事,《漫长的余生》以一位北魏宫女的墓志铭映照出一个王朝的更迭……

    遗憾的是,虽然女性图书在近年掀起了一股出版热潮,但现象级的图书多为国外翻译类。将豆瓣图书、文学报年度好书榜以及各出版社推出的年度榜单与抖音、kindle、京东、当当等下游机构的新书热卖榜对比不难发现,国内女性文学虽不乏质量极高的作品,却往往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究其原因,那些出圈的作品不仅从婚育、职场、暮年生存等多方面研究女性处境,凭借对话、问答、书信等多样呈现形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作者积极在舆论中心发表意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尤其具有影响力。

    相比之下,国内女性文学对社会热点的触及还不够敏锐,缺乏向外延伸、向下兼容的眼光与勇气,写作的内容与题材也常囿于“学院派”的逻辑,自然,批评和出版界对女性文学的过度冷淡、缺乏关注或不加评判、一拥而上的两种极端乱象都是值得反思的。此外,通过对比微信读书年度图书的阅读数据也可发现,女性图书看似成为阅读主流,但其出版与评价仍是圈内人的狂欢,阅读人数远不及年度小说《长安的荔枝》与年度财经图书《纳瓦尔宝典》,缺少更广大读者群体的认可。

    应当指出,正是由于文学出版行业、批评家和读者的共同努力,女性文学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女性生存处境也因此得到极大改善。但在这股热潮之下,文学写作者与文学机构还应做长远考虑,避免主题的逼仄,反映女性更真实的处境,关注女性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使得女性文学连同女性生存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