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周刊 时尚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周刊 时尚

文章有韵味,就耐看;美食有风味,就耐品。今夜小寒,冷月窥人,我邀你围炉共饮。炉,是红泥小火炉;酒,是绿蚁新醅酒;菜,是一盘嵊州糟肉,外加一碟小红毛花生。

嵊州糟肉:光阴慢慢渗透,最终别有风味


    ■ 张元 文/图

    苏轼有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如果不看上下文,只端详这一句,心头便有些隐隐的喜欢,世上的一切,浓淡深浅之间,有味就是好。

    在我看来,入味,是对食物的体贴,也是最高级的评价。味,该如何入?最好是靠时间,让光阴慢慢渗透,最终别有风味。

    我的家乡浙江嵊州对“入味”,有着独特的理解,尤其是一直深藏不露的嵊州糟肉。

    嵊州糟肉,首先得准备上好的酒糟,用纱布将它包裹起来,在烧熟的肉块表面,擦上适量的盐,然后放入陶罐里,一层酒糟一层肉,用双手按实,最后加盖密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的豪迈,因酒而起;这样的壮志,与酒同在。

    但酒糟与酒不一样,如果说酒是豪气干云,那么酒糟就是沁人心脾,它很温柔,又很刻骨,酒糟与肉之间的融合,是慢慢浸润出来的,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所以,酒糟和肉之间不是金戈铁马,没有杀伐之气,它们爱得很纯粹,融得很彻底,最后,醉在刻骨铭心的温柔乡里……

    十天半月之后,打开陶罐,满屋飘香。糟肉又香又糯,不油不腻。吃的时候,肉切厚片,鸡切大块,一般直接当冷菜食用,也可蒸后品尝,肉鲜味美、酒香浓郁、回味无穷、百吃不厌。

    文章有韵味,就耐看;美食有风味,就耐品。今夜小寒,冷月窥人,我邀你围炉共饮。

    炉,是红泥小火炉;酒,是绿蚁新醅酒;菜,是一盘嵊州糟肉,外加一碟小红毛花生。

    细嚼慢品,嘴角生香。微醺之时,见席间疏灯如倦眼,望中天月色似怀远,我和你,就这样歇在薄薄的醉意里。

    有时候,醉人的真不是酒啊。有人说,热油煎炸,鲜花着锦,菜入味更快。在我看来,煎炸烤,猛火烧,提取的是食物的肥红瘦绿,能否入味,还得细细思量。

    嵊州糟肉却大不同,飘散的最初醇香,是酒糟与肉之间丝丝缕缕的情意,如同存在箱底的信笺,每一次启封,都是温暖的情愫。

    嵊州糟肉,是一道家常菜,可是在骨子里,到底还是有些深意的,在清幽处却情怀磊落,让人体会到,有味的清欢其实就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读大学的时候,每次春节后返校,母亲总会给我准备一只肥美的糟鸡,因为我有一位最要好的同学特别爱吃肉,更爱吃糟肉。我同学吃糟鸡时,总会让我想起威虎山上的百鸡宴,或者是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每次开吃之前,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不就是一只鸡吗,我吃鸡不吐骨头。每一次,我都静静地坐在对面,看着他吃;每一次,他都是吃了一大半后,就无可奈何地停下了,不是他胃口不行,而是他酒量太小——醉了。

    舅舅在远方的朋友们,每一年都能吃到我外婆亲手做的糟鸡,每一年,外婆都会提前开始准备。很多次,我看老人家太操劳,告诉她我去酒店买很方便,她都只是笑笑说,你别去浪费钱。

    直到那一年冬天,我舅舅给所有远方的朋友,发了同一条信息:今后,再也没有糟鸡吃了。

    常常觉得,真情,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纪念,就是你留下的气息,始终氤氲在我身边,还有那些你给我带来的改变,仿佛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让我醉在光阴的最深处……

    记得举家定居嵊州时,妈妈兴致勃勃地摆开场面,做各种嵊州美食。一直被父亲宠着的母亲,厨艺真心一般,结果“悲剧”了——特别是大家抱着极大期望的糟肉,鸡肉上满身的酒糟,吓退了我。只有爸爸依然吃得很香……直到多年后,我才知道,家乡嵊州的糟肉,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美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