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7省83期培训班共培训2020名民宿管家,其中90%为女性。接受培训的妇女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深深打动、激励着项目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近年来,乡村民宿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重要抓手,许多独具当地特色、人文风情及民俗传统的乡村民宿正在蓬勃发展。
每逢周末或假期,不少人携家带口来到乡村小住,体验农村生活的闲适、纯粹、静谧。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刘菊对新一年的民宿发展充满信心,她相信乡村民宿会迎来更多客人。
刘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白岩村循美牧云涧民宿的一名民宿管家。在上周刚刚结束的首届“数字木兰之星”民宿管家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刘菊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们学会主动介绍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菊今年26岁,是“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的第5期学员。她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嫁到雷山县白岩村,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加入牧云涧成为民宿管家。中途,刘菊因怀孕休息过一年,再去上班时对民宿工作生疏了很多,让她感动的是,牧云涧民宿又一次接纳了她,还给了她参加培训的机会。通过学习,刘菊快速提升自我能力,懂得了接待、服务、礼仪等方面规范化的知识,她在民宿管家工作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2021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面向从事或有意愿从事乡村民宿管家的村民开展免费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培训的方式提升乡村民宿管家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乡村民宿产业培养合格管家人才,塑造良好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富裕。
刘菊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通过培训,她在客房服务、特色菜肴的烹饪、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视频拍摄、插花艺术、蜡染工艺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收获。她开始拍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宣传民宿、展示乡村生活状态,她利用身边的花花草草装扮民宿,给客人更好的视觉体验。
“现在我们学会主动介绍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给客人更丰富的体验。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日后的服务中,我将更专业、细致、周到地为客人服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刘菊越来越意识到民宿不只是提供“住宿+餐饮”,更多的应是利用乡村的生态、人文等资源,结合当地乡村的生活元素,提供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体验,创造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方式,让客人了解并深入体验苗族的特色文化。
“管家的工作就是展示美、分享美、享受美的过程”
来自四川省汉源县的康兴星是“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第66期学员。她毕业于职业学校,在工作期间自考大专和教师资格证,曾在幼儿园从事教育工作,如今专注于民宿管家的工作。
“我做的汉源坛子肉、汉源花椒和花椒油,都得到客人们很好的反馈。我们还有实地采摘水果项目,也丰富了客人的入住体验。”康兴星2020年成为四川雅安乡村驿站民宿管家,两年多来,她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打扫客房和接待客人,还为客人烹饪家乡美食。
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兴星参加了“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通过学习很大程度提升了自己。“我认识到做好民宿管家的工作需要多种技能,插花、茶艺、咖啡……除了打造美景和美味,还要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服务和客房的课程也让我极大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能为客人提供更优质、专业的服务,让客人得到更好的入住体验。”康兴星说。
在康兴星看来,民宿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包含主人个人思考和设计的住宿场所。她说:“管家的工作就是一个展示美、分享美、享受美的过程。作为一名管家,我接待客人的时候,常常觉得他们是远方来的老朋友。”
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来自河南省濮阳市的李延宁摘得此次民宿管家技能大赛亚军桂冠。因家庭条件不好,她曾早早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结婚后,当再次坐上外出打工的大巴时,女儿才一岁多。“那天我哭了一路,当时就想,如果有份工作在家门口,不用和孩子分离该有多好!”
就这样,成为母亲后的她在家就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参加“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班后,她凭着毕业证书成为家门口豫北荷乡民宿的一名管家。
如今的李延宁,开心地干着自己的管家工作。她告诉记者:“民宿离我家很近,每天早晨,收拾完家里就去民宿。民宿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每次我都要把民宿打扫得像家一样温馨。”
“每天接待不同的顾客,有时候为了让顾客吃上特色菜,我们会跑十几公里去抓笨鸡,虽然辛苦忙碌,但看到顾客吃得开心,我们就倦意全无。”客人竖起的大拇指是李延宁干活的动力,她非常珍惜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她说:“我以后会继续努力,争做最好管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2年9月,全国共有124302家民宿,而民宿管家从业人员早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百万人。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民宿管家”包含其中。然而,受地方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当前,我国民宿管家群体在量与质上都存在不小的缺口。
对于项目培训中女性的改变和发展,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部女性公益项目总监黄庆委感慨万千。“还记得项目刚开始时,在江西省‘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基地,有位50多岁的农家大姐,第一次在培训中向大家自我介绍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自我介绍简单到只有一句话,‘我姓熊,熊猫的熊,你们叫我熊大姐就好’。经过6天的封闭式培训,她变得爱笑,也更自信了。”
接受培训的妇女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深深打动、激励着项目方。“我们很高兴看到,一次高质量的就业培训让她们获得了更多发展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一份经济收入,很多人还收获了更好的自己。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乡村女性的平等发展做出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黄庆委说。
2022年,“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在全国7省开展了83期培训,共培训2020名民宿管家,其中90%为女性。“培训坚持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注重提升民宿管家的综合素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告诉记者,“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民宿管家们在培训前后有了明显的变化。”
村民们和民宿管家的变化,也为乡村基金会下一步的计划带来了极大鼓舞。谈及“数字木兰”项目下一步的打算,王军表示:“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搭建民宿管家职业发展的综合平台,联合包括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在内的各界力量,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范围,提升培训成效,为更多民宿管家创造多元发展的机会,持续推动民宿管家职业化发展,助力学员利用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和稳定增收,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