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最高人民法院1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和民法典颁布以来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基本情况。
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万明介绍,本批案例共16件,着重强调在家庭生活中弘扬优良家风,在社会交往中鼓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信原则、维护契约精神,就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地亮明了法律立场和司法态度。
“一些新类型的民事纠纷不断涌现,要求人民法院进一步增强运用民法典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司法能力。”杨万明说,例如,涉冷冻胚胎和“隔代探望权”的相关民事纠纷处理,是司法实践中的前沿问题,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邹某玲诉某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人民法院判决支持丧偶的邹某玲有权请求医院继续为其实施胚胎移植手术;在马某臣、段某娥诉于某艳探望权纠纷案中,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结合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相关规定,支持了原告探望孙女的诉讼请求。这些案件涉及的问题各方还存在较大争议,但官司已经诉到法院,人民法院较为谨慎地对这些案件作出裁判,既回应了社会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需求,也为相关问题的继续探索预留了空间。
杨万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在司法审判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适用的必然要求。发布本批案例,期待在三个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即在家庭生活中讲文明、树新风、增和睦,在社会活动中倡友善、促和谐、扬正气,在经济交往中守诚信、明是非、护公平。
杨万明说,民法典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新增了家风条款。面对婚姻家庭关系随时代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法院大力弘扬家庭美德,推动树立优良家风,通过司法裁判将民法典规定的隐瞒重大疾病可撤销婚姻规则、打印遗嘱制度、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继承权益落实落地,依法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编辑出版《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以推动民事案件裁判尺度统一,便利法官办案,宣传和弘扬民法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