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发展现代家族慈善 助力弘扬优良家风

——专家谈慈善法修订草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慈善法修订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昌波建议,在慈善法和其他规章的修订中,加入引导发展现代家族慈善的内容,助力弘扬优良家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傅昌波长期关注慈善事业,积极倡导家族慈善。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中国有悠久的家族慈善实践传统,九百多年前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就是典型代表。与传统优先覆盖族人的宗族慈善相比,傅昌波强调现代家族慈善完全遵守慈善法的规定,所有捐赠必须用于非特定对象的慈善用途。这是一个本质区别。

    在傅昌波看来,一般来讲,家族慈善是指家族将其合法私有资源(包括财富和影响力等)捐赠用于公共目的,以家族或家族成员、家族企业字号命名慈善机构或慈善项目,且家族成员深度参与慈善事务的行为。从国内外实践看,当前家族慈善的形式主要有:家族大额捐赠、家族慈善基金会、家族慈善信托、家族慈善专项基金、家族捐赠者建议基金等,其中家族慈善基金会和家族慈善信托是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家族慈善形式。

    “倡导发展家族慈善,首先要破除对‘家族’的误解。”傅昌波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是较大的家庭。倡导家族慈善首先是针对高收入人群的,因为他们更具备捐赠部分私有财产服务公共利益的潜力。但是,“慈善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家族慈善并非高收入人群的专属权利,任何希望通过开展利他实践来建立和传承家族精神的人,都可以在家族慈善上有所作为。比如做志愿者、带领孩子参与随手捐等。按照规模的不同,家族慈善可以表现为家庭慈善、家人慈善。

    发展家族慈善有哪些积极影响?研究很多国内外的案例后,傅昌波发现,发展家族慈善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发展家族慈善有利于塑造优良家风,夯实社会秩序的根基。家族传承最重要的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要实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需要大力发展家族慈善。慈善是家族后代建立正向价值观和不依附于财富的独立人格、培育同理心和同情心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家族优秀人力资源的重要路径。高收入人群有余力有责任开展家族慈善,也是倡导的重点。

    傅昌波发现,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积累了庞大的高净值群体。与此同时,我国高收入人群慈善捐赠的数量和总额还很小。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族慈善发育不良。

    “慈善信托是家族慈善非常重要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傅昌波告诉记者,慈善法修订草案系统完善慈善信托制度,全面规范慈善信托运作,强化对慈善信托的优惠扶持。“相信会推动现代家族慈善的发展。”傅昌波说。

    结合慈善法的修改,为更好地发展家族慈善,傅昌波建议丰富慈善的功能定位,在第一条增加慈善“助力家庭文明建设”的表述。

    傅昌波告诉记者,关于慈善信托制度,目前国外出现了慈善先行慈善信托、剩余慈善信托两种形式,建议吸纳有益经验;建议赋予慈善信托独立纳税主体地位;国外发展迅速的捐赠人建议基金类似迷你家族慈善基金,非常便利,目前国内几家基金会正在探索,建议按照我国模式引进改造,加以推广,可以推动家族慈善的发展。

    “除了修改慈善法,发展慈善信托,还需要尽快完善一些配套制度。包括启动遗产税、赠予税试点以及出台与之相关的捐赠免税制度。”傅昌波说,另外,亟待完善股权、房产等非现金捐赠设立慈善信托的制度安排,促进更多民营企业实控人投身现代家族慈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