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PDF版下载

版面: 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退而不休”——

“银发族”晚年生活新方式


    三位老人在湖南株洲开了家“宝南饭店”, 饭点高峰期,老人们在忙碌工作。

    株洲晚报记者 刘小波/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去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后,我先按流程办理了退休手续,随即又被单位返聘回原岗位继续工作,可以说是无缝衔接。”新华社印务有限公司资深校对李佩琛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他的单位,有几位业务能力出众的同事也被返聘了,甚至有一位70多岁满头白发的奶奶辈老编辑,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重返岗位,退而不休

    据李佩琛介绍,返聘后他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变化,仍是文稿校对为主,还在业余时间为多家报社开展培训讲座,分享一名资深校对的工作心得。“我想尽绵薄之力,帮助大家提升业务能力,也算是老有所用。”李佩琛笑着说。

    提起辛苦的夜班工作,李佩琛表示并没有因年龄大了感到非常吃力。“这么多年晨昏颠倒的生活早已经习惯,功不唐捐,我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轻车熟路,也还得心应手。”李佩琛信心满满地表示,退休后重返工作岗位,从体力和脑力来看,都没有大问题。 

    “以前能做的工作,现在我要做得更好”

    “我喜欢看书,早已把工作与兴趣融为了一体,热爱是我再就业的最大动力。”像“猫捉老鼠”一样,李佩琛把从稿件里“挑错”变成了爱好。晚上十一二点回到家,准备休息时,他还要回想总结当天的工作,觉得特别有意思。

    曾被评为“新华社优秀党员”的李佩琛把工作当成一份“带着责任的乐趣”。同事有事来不了,他就马上顶上,从不抱怨“活分多了、累了”。对于他来说,“上个班、干点活是个挺快乐的事儿。”

    接受返聘后,李佩琛坦言,自己反而“紧了紧扣子”。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也对自己要求更严了。“既然重返岗位,就要把工作干到位,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以前能做的工作,现在我要做得更好。”

    在李佩琛看来,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年龄不同、目的不同,就业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人是为了贴补家用,有人则是为了寻找生活的动力。但“再就业”绝不仅仅是“钱”的事,有工作的状态既服务社会,又能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一举多得,丰富老年生活。

    老年人发挥余热 权益保障要跟上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章参与社会发展篇提到,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作为初老族,我们还可以跟上社会节奏,发挥余热,做出贡献。”李佩琛认为,如今许多老年人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如果身体状况尚好,对幸福生活有很大期待,这部分群体仍然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在知识、经验、技能、资源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李佩琛指出,适合老年人的岗位与适合年轻人的不一样,双方的择业观点也不同,老年人发挥余热和年轻人就业也并不冲突。与其说是“老年人再就业”,不如说是选择了一种新的晚年生活方式。

    谈到再就业后老年人的劳动权益保障,李佩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一定要签订好协议,明确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明晰责、权、利,保护好自身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