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周刊·小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小荷

家乡的肉汤圆


    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在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因为初一既承接了上一年的光景,又寄托了新一年的祝福,热乎的汤圆一进肚,身子和心里就温暖起来,人们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和热爱。

    ■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

    六年级(1)班 邓昀灿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又到了春节与家人团聚时,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在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既承接了上一年的光景,又寄托了新一年的祝福,热乎的汤圆一进肚,身子和心里就温暖起来,人们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和热爱。可见初一吃汤圆这个风俗在我们村是多么的重要。

    “噼里啪啦”,清早六点,我们家就已辞旧岁、迎新年,这吵闹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叫醒,我掀开被子,麻利地穿上衣服,翻身下床。

    我一推开门,迎面扑来一股呛人的柴火味,“阿嚏”我猛地一惊,身子一下爽快了不少,蹿进厨房,哎呀!白茫茫的水汽糊了一脸,灶间的水咕噜冒泡,灶边已经备好糯米团子,我为鞭炮声吵醒我而感到庆幸,幸好我没错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包汤圆。

    我跑到我妈跟前,只见糯米团在她手心间不断翻滚, 一眨眼的工夫,已经将厚厚的面团揉搓成一块块面饼,她往身后一转,揭开了一旁的锅,“哗”油烟直往上蹿,香气直往外散。我脸一凑,被这香气熏得一脸都是幸福。不错,里面装的都是川渝地区的特色馅料——芽菜臊子。在我们家乡,只有加上了臊子才配得上汤圆这个称号,汤圆被臊子赋予了灵魂。但加上臊子的汤圆更考验人们的手艺,不过这点难度对乡下人而言就是小菜一碟。臊子被筷子夹起,不多不少,多了会露馅,少了几乎只能尝到面饼的味道,所以把控要适度。说时迟那时快,那面饼围着肉馅一合,一个拳头大的汤圆就诞生了。

    我看着外婆和妈妈做汤圆做得不亦乐乎,心里直痒痒,跃跃欲试。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面饼一合,哎呀!那肉馅直往外冒,我手忙脚乱,越是拿边角料给它糊上,它却越漏越凶,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我只好撒开手红着脸站在一旁看着,暗下决心,待会儿就去弄块泥土学会这个技能。

    我和妹妹围着锅边垂涎欲滴,只等锅盖掀开,水汽四散,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汤圆浮在水面上,勺子一捞,雪白的汤圆滚进碗中。我赶紧夹上一块,软糯包裹着小葱芽菜臊子的咸香,唇齿留香。

    大家一起围在桌边,手中各端着一碗热汤圆,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外婆说:“汤圆代表阖家团圆,吃掉它我们一家都会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汤圆是一道美食,同时也是幸福的载体。我喜欢吃汤圆,更喜欢吃家乡的肉汤圆,也因为这美味的汤圆,我度过了一个开心难忘的春节。 

    指导老师:张红

    名师简介

    张亚凌,笔名江小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签约作家,《学生天地》《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出版散文集十余部,作品曾获“杜鹏程文学奖”“谢璞儿童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奖项,八十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高考及各类考试阅读题。

    /名/师/点/评/

    写节日的文章,如果只关注于各种活动,就容易千篇一律,或都是大同只有一点小异。倘若抓住自己经历的某些细节,自己独特的发现,就可能写出独属自己的节日味道。从这一点说,作者做到了,作者写自己家乡的春节,既有个体特色又展示出某种共性,作者抓住家乡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这一特点,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然后作者在做汤圆的过程中,注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及热爱。整篇文章,语言表述流畅生动,也具有画面感。比如文中这段话:“水汽四散,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汤圆浮在水面上,勺子一捞,雪白的汤圆滚进碗中”。

    不过,这篇文章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于学生作文来说,第一段不宜过长,第一段太长就显得头重脚轻不太和谐。对诗文的引用无须全部,只引用切合自己需求的部分即可。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