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PDF版下载

版面: 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新年俗、新风情、“新国潮”“新军团”刷新年味,“美丽经济”重回消费C位,“她旅游”热度不减……记者实地探访春节市场——

新春消费解锁过年“新姿势”


    1月23日,市民在沈阳新春皇寺庙会游玩。 春节假日期间,辽宁沈阳文化和旅游市场节庆活动丰富、产品供给充足,群众出游热情高涨。据统计,沈阳市共接待游客6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旅游收入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1月21日除夕夜,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吉他文化广场,市民用烟花光绘出“2023”。    新华社发 赵永章/摄

    1月30日,小朋友在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    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摄

    1月27日,游客在海口骑楼老街观看国潮年艺展。     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大年初一,北京陶然亭公园冰雪嘉年华“新”意满满,新场区、新规划、新体验,丰富孩子们的冰雪运动体验。徐阳晨/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一岁一礼,一寸欢喜,流光溢彩,繁华再现。作为新冠“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今年的新春消费态势,有温度、有热度,更有绝对力度,让年味更浓,烟火气更盛。

    掀起“年味”最旋风

    ——商超保供稳价“不打烊”。天福号熟食、稻香村糕点、费列罗金字塔、智利帝王蟹······春节期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北京的一家物美超市看到,天南海北的年货一应俱全,除夕夜也照常营业。与平时相比,超市内蔬果略贵,但均在10元/斤以下,粮油及肉禽制品价格平稳。“年前遇到了一波囤货高潮,但我们早已做好准备,供应链稳定,保证大家不用预约不用抢购,实惠购买 。”超市负责人说。据悉,今年物美、永辉、沃尔玛等传统商超也不断优化线上业务,开启新春骑手送货“不打烊”服务。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明显感觉到今年线下商超的人气旺。“不仅是传统年货,兔年装饰品、老北京特产和保健品都卖得特别好。”据统计,春节期间北京稻香村已向市场供应糕点近40万盒,熟食6万盒,整体产量较去年增长了10%,依旧供不应求,催生出代购等服务。

    ——堂食复苏暖意浓。不仅是传统商超,餐饮业也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暖意”。记者走进北京著名的“簋街”,排排大红灯笼下人声鼎沸,几家老字号饭店前已排起长队,以年轻人和家庭就餐居多。据悉,为助力餐饮市场复苏、重拾消费信心,簋街商会特别联合胡大饭馆、花家怡园等11家餐饮商户,发起千元红包促消费活动,以“红包”的形式推出联名代金券。“满200元赠50元优惠券,对于大家庭聚会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一位年轻人表示,今年的同学聚会就准备订在簋街,希望和老同学们重温这里的烟火气。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除夕夜餐厅桌位的订单量日均环比增长80%以上。春节假期前三日,北京重点监测的全聚德、东来顺、便宜坊等19家餐饮企业堂食49075桌,同比增长110%;外卖52383单,同比增长85%。上海、北京、杭州、广州、苏州预订量位居全国前五,上海成为全国年夜饭消费力最强城市,已有超3万餐饮商家宣布“春节堂食不打烊”。

    ——“舌尖上的年味”送到家。“团宠”消费者的同时,各餐饮商户还自备了“年货”,扩容接待规模。“消费恢复得太快了,真没想到,现在每天接到的订餐电话都破千了。”簋街一名饭店经理介绍,店里推出的中式年夜饭以10人宴为主,价格从2888元至8888元,目前大包间都已订满。“我们应景开启外送模式,通过闪送或自取,以最快速度将热腾腾的‘年味’送上团圆饭桌。”据统计,大众点评关于“年夜饭餐厅推荐”等关键词的热度周环比增长达1477%。美团数据显示“年夜饭”主题堂食套餐线上订单量周环比增长118%,8至10人的团圆家宴需求最多。

    堂食紧俏,也催生出“上门做饭”新业态。去年开始,“上门代厨”相关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1至10月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高达73.7%。今年新春,网约形式的“90后”私厨成为主力军,将代厨服务推向新的高度。“我们今年不想花心思花力气大操大办,希望省下时间陪陪家人。”家住北京的王女士介绍,自己“图个热闹”,在好姐妹的推荐下请了一位厨师上门做年夜饭,人工费1000多元。记者了解到,春节假期一线城市厨师上门服务,收入可高达近2万元。

    年轻人玩转“新年俗”

    逛庙会、开盲盒、拍全家福、博物馆逛大年等新旧融合的“新国潮”,成为年轻人的新春消费的主流方向。一溜彩塑兔儿爷,一行字“麻利儿里面请”趣味十足,开一瓶北冰洋汽水、 尝一口小吊梨汤,久违了的老北京味儿回荡在味蕾。今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和平菓局的“京味国潮庙会”人头攒动,热闹红火。“这里用高科技的手段还原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让我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把传统新春民俗。”一位游客说。

    不仅仅有新风情,年轻人也在解锁过年“新姿势”。阿里巴巴《2023春节团圆消费报告》指出,“年货先到我后到”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年俗。菜鸟直送数据也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预计处理单量同比增加30%,包裹主要是酒水和年货礼盒。东莞、广州、上海、深圳的打工人最喜欢往老家“投喂”年货,“年货先达”代表了年轻一代无论身处何地,希望与家人团圆、孝顺长辈的强烈愿望。

    预制菜正成为年夜饭“新军团”。今年是预制菜首次登上新春消费榜单。盒马数据显示,82%的30至35岁受访者对“年菜套餐”有一定认知,其中65%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购买预制年菜,广深地区购买意愿强,占比高达58%。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生鲜超市、餐饮品牌和电商平台纷纷推出预制菜套餐。“堂食已满,不少市民会选择预制菜,在家简单加工。今年,半成品和熟食套餐从11月开始销售,已进入旺销期。”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表示,很多饭店的预制菜特别设计了“年夜饭套餐”,在家烹饪也能够呈现老字号风味。

    另外,“孝顺”经济也独秀一枝。 近一周以来,闲鱼搜索上“拍摄全家福”的需求同比增加300%,夸克中“如何拍全家福”这一问题的搜索量同比上涨330%。天猫上,“父母体检”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倍;阿里健康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提升免疫力的相关保健品购买环比增长400%。

    女性新春消费节节高升

    “万万没想到,做个美甲花了7小时,从白天等到晚上。”打开小红书,凌晨排队做美甲、美发、美容的帖子不断刷屏,被称为“新年三件套”的变美服务成为春节女性“刚需”。鉴于今年补偿式的返乡大潮,“美丽经济”重回女性消费C位。记者了解到,北京的很多美甲店为应对超流量客户群,已开启预约模式。“这几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收工,单子应接不暇,这个月店里总营收预计能达六位数。”一家美甲店老板笑呵呵地说道。

    据统计,美团上“美甲”的搜索量周环比暴涨828%,不少主打“一口价、款式任选”的自助美甲店,从早忙到晚已是年前常态。而许多美发门店年前客流量较平时上涨二至三成,染发烫发需求剧增,临时到店的顾客基本需要排队等待。“迎新春就要从‘头’开始,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理理发烫烫头,精神抖擞,新年才会福运双至。”理发店里,一位即将归乡的女士说。

    途牛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她旅游”热度不减,出游中女性用户占比达56%,更热衷于通过旅行的仪式感迎接新年,其中最抢眼的表现是亲子游呈现出“火爆”场景。马蜂窝大数据显示,亲子游热度飙升,近三周环比增长509%,“90后”“80后”父母更愿意带娃出门放飞自我。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国家博物馆、蜈支洲岛等都是亲子游热门景区。

    相比此前城市休闲、精致露营、休闲运动的“轻户外”“微度假”主打模式,今年春节假期海滨海岛、休闲山水、温泉康养、主题乐园、冰雪娱雪等注重深度体验的户外游更受追捧。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正成为新春户外游“潜力股”。携程报告显示,目前露营用户女性占比近50%,徒步游客女性占比也达到了45%,大有超越男性的趋势。

    另外,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而以女性支出占主导的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级类商品、旅游服务增长最快。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