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女学周刊 理论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周刊 理论

女性议题国际传播的特殊价值与实践策略


    罗海香(右)剧照。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水庆霞剧照。来源:光明网

    徐颖剧照。 郑伊凯/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女性议题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女性议题是国际传播重要的话语资源,为传播中国经验开拓新领域。讲好有温度、立体丰富、性别平等的中国妇女故事,将我国的女性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有利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舆论场中占据优势和主动。

    为讲好中国妇女故事,中国妇女报联合内容品牌新世相和中国品牌全棉时代拍摄《她改变的》短片,将镜头对准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在乡村坚守30余年的村医罗海香,带领中国女足时隔16年重新捧起亚洲杯冠军的教练水庆霞,北斗背后的科学家徐颖……

    ■ 王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女性议题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相关,具有突出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讲好中国妇女故事,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妇女发展实绩与国际传播现实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妇女发展的成就丰富而突出。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一。我国坚持推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我国已经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高等院校中女生占比超过50%。

    中国也积极贡献于国际妇女发展。我国是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首批签约国,切实履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各种国际公约,广泛开展妇女领域的国际合作。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迄今影响不绝。2015年,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共同举办了全球妇女峰会。2020年,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妇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这些实践行动构成了我国开展国际传播的丰富议题内容,也成为我国增强国际传播主动权,主导相关国际舆论的坚实基础与有效资源。

    然而,中国妇女发展还没被充分呈现到国际传播中。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女性议题的报道数量还不充分,一些报道内容缺乏性别敏感。海外媒体在有关性别平等的国际议题中,有时忽略中国妇女的发展成绩,反而经常刻意夸大解读有关中国妇女权益的负面信息。可以说,国际传播舆论场依然面临“西强我弱”的局面,凸显着尖锐的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斗争。我国妇女发展状况基本处于“被表述、被表达”的传播状态。要改变现状,就要在女性议题的国际传播中进行有效表达,掌握对我国妇女发展现实进行自主定义的国际传播主动权。同时努力在国际社会引领制定与性别平等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参与制定全球性别话语体系和规则,打造“东升西降”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女性议题国际传播的特殊价值

    女性议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传播中具有普遍性与共通性、生动性和具体性,关注度广泛。

    第一,女性议题是国际传播重要的话语资源。国际传播要建构话语表达的优势,需要积极吸收历史文化智慧,挖掘本土资源,拓宽叙事表达的话语内容,形成特色的话语表达体系。女性议题涵盖了社会发展多层次内容,提供了一些可供开拓的话语资源,如重视性别平等的人权话语资源,关切女性发展的社会话语资源,平等和谐包容的文明话语资源等,有利于拓展多维度多层次的话语空间,提升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二,女性议题为传播中国经验开拓新领域。女性议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有利于推动国际传播的“民心相通”。我国妇女发展成绩就是中国经验的重要体现。例如,女性贫困是全球性问题。由于男女在社会权利、资源方面的不平等,世界贫困人口中的女性数量远超男性。中国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到2021年在现行标准下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国经验。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成为全球范围的治理难题,中国的抗疫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的认可。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斗争中,女性医务工作者超过三分之二,为中国的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脱贫和抗疫中的女性议题,都可以在传播中国经验中发挥积极作用。

    女性议题国际传播的实践策略

    国际传播议程和框架是由国际政治经济和媒体传播共同建构的。传播的议程设置能够决定受众“看什么”“想什么”,传播的新闻框架决定了受众“怎么看”“怎么想”。讲好中国妇女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应注意以下传播策略:

    第一,关注“个体叙事”,讲好有温度的中国妇女故事。女性不仅是丰富广阔的群体,也是具体生动的个体。在国际传播中既要注意克服单向度思维的宣传模式,展现中国妇女发展的整体成绩和重点数据,又要关心生活中具体的人,将官方的成就和数字转化为一个个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故事,通过个性化的报道内容、微观的个体叙事折射背后的宏观群体,充分展现中国普通女性的生活,展现女性个体和时代相连接的命运,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共情力。

    第二,聚焦“多元角色”,讲好立体丰富的中国妇女故事。女性议题的国际传播要多元化、多角度、多领域地呈现中国妇女故事和中国发展经验,尤其要突破传统性别关系对女性的定位,不是将女性仅仅定位为妻子或母亲的家庭角色,或者是作为社会新闻中失语的受害者。在国际传播的报道中要彰显女性的主体价值,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贡献,聚焦一些当代优秀女性人物,如抗疫卫士李兰娟、陈薇、乔杰,乡村教育燃灯者张桂梅,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飞向宇宙的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这些优秀女性故事展现了中国女性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我们应当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女性故事的呈现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故事完成理念的传达,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女性议题对外传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第三,立足“女性视角”,讲好性别平等的中国妇女故事。女性议题的国际传播需要有充分的性别平等意识,凸显女性视角。因此要提高传播者的性别意识,重视女性立场和表达女性主体感受,建构性别平等的叙事表达和全球视野的传播话语。同时,讲好中国妇女故事,要重视女性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比如女性发展的“性别数字鸿沟”,女性职业中的“玻璃天花板”等都是各国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更宏观层面对女性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使报道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中国不缺乏女性议题资源,也有能力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国女性的聚焦与传播,形成稳定持续的有关中国女性的系列报道,将我国的女性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有利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舆论场中占据优势和主动。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