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陈石媛
又到了每月的7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外婆坑村的妇女议事会如期举行。每到这天,“村嫂帮帮团”聚在一起,和前来的妇女们聊家常、化纠纷、解难事、谋发展,已经成为村里常态。
外婆坑村是镜岭镇内最偏远的山村,地处三县交界处,有13个少数民族聚居,被誉为江南民族第一村。村内不少少数民族媳妇刚嫁到外婆坑村时,因为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与家人、邻里发生矛盾,村妇联主席张金芳深知村民间若是不团结,外婆坑村便难以持续发展。于是,在与村“两委”商议后,牵头成立了外婆坑村“村嫂帮帮团”,调和村民之间的矛盾。
每月7日,是固定召开妇女议事会的日子,当村居出现重大问题、突发事件或群众需求时,村妇联主席还会临时召集议事会成员开会。
“在‘帮帮团’的调解下,我们婆媳都不怎么吵架了。”村民赵吉妹笑着说。婆婆做事慢吞细致,她个性直爽、做事干脆利落,两个人碰到一起,难免有冲突。老妇女主任黄玉琴在自家专门做了一桌子饭菜,在饭桌上和婆媳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婆媳俩冰释前嫌。
在新昌,妇女议事会“议”出和气的故事不在少数。为引导妇女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自2021年村级妇联组织换届以来,新昌县妇联聚焦浙江省妇联组织建设改革“破难行动”,把妇女议事会作为增强基层妇联组织活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重要载体。当地结合执委“四必访”机制,走访收集议题、了解社情民意,增加“触角”的灵敏度;扩大议事参与面,推进妇女民主议事,推动“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小小议事会,让广大妇女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在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中发挥妇联和妇女作用。
妇女议事会,“所议何事”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新昌县各个村妇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外婆坑村,除了“议”出和谐,还“议”出了家门口就业的致富经。“玉米饼,是我们致富的关键。”张金芳一脸骄傲地说。
外婆坑村地理位置不佳,村民以种茶为生。有什么办法能让农闲在家的妇女也赚到钱?在一番综合考量后,张金芳将目光投向了村嫂们手头操作熟络的玉米饼。她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村支书的大力支持下,一场围绕着家门口就业致富的妇女议事会召开了。
不承想,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到来,玉米饼摇身成了深受游客欢迎的休闲小吃。在旅游旺季,沿着村里主道进村,一路上都有村民支起玉米饼小摊。此后,玉米饼就成了定期举行的妇女议事会的议事内容之一。从交流玉米饼的制作流程,到商议玉米饼的制作规范,再到玉米饼的销售方式、包装细节……最终在镜岭镇政府的帮助下,玉米饼有了“镜岭味道”的时尚外衣,成功实现网上销售。
而在羽林街道拔茅村,妇女议事会“议”出丰盈文化生活的文明实践。
“戏曲、舞蹈文化队伍打造,年轻面孔不够多。”“能不能多吸引些‘新拔茅人’加入队伍?”……
在拔茅村会议室里,一场妇女议事会正在召开,20余名妇联执委和热心的妇女群众就如何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展开了讨论。
拔茅村全村共有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戏曲队、太极拳队等特色文化队伍20支。怎么推动村文化建设,许多妇女都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便有了这场妇女议事会。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很多租住在村里的“新拔茅人”,主动加入文化队伍,既补上文化队伍年轻面孔少的短板,也让“新拔茅人”更好地感受本地文化,融入本地生活。
东边的拔茅村为文娱生活热热闹闹议事,西边的东茗乡后岱山村则在为美丽庭院“头脑风暴”。
2022年11月,“浙江省美丽庭院特色村”名单揭晓,后岱山村榜上有名。如何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助力美丽乡村,是妇女们关心的议题。
经过一场场妇女议事会,后岱山村妇女以细腻心思和奇思妙想,将“美丽庭院”与“家训家规”提炼宣传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条“记忆巷”特色街区,一家家店铺再现乡愁场景,成为没有围墙的生活博物馆。美丽庭院创建的同时,也着力于乡风文明领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集中议事、现场议事、上门议事、微信议事,多样的议事方式,拓展了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畅通了妇女群众的诉求渠道。”新昌县妇联主席王桂芳表示,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妇联将继续认真落实妇女议事制度,更好地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凝聚基层治理“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