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建设

长护险:守护失能的人生


    安徽省安庆市经开区菱北社区专职人员零距离为老人申请办理“长护险”惠民待遇。     资料图片

    应逐步承认家庭成员尤其是女性照护失能家属的社会价值。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先行探索长护险对全职或兼职照护失能家人的成员给予一定的补贴,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自从2004年5月,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唐德利老人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肢残一级后,他的老伴儿、今年71岁的王素荣便承担起了贴身护理员的工作。“18个春秋衣食住行全靠我护理,看着始终没有好转的老伴儿,我深感精神恍惚、身体疲惫至极。”说起护理失能老伴儿的经历,王素荣泪眼婆娑。

    所幸,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启动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定点合作机构北京烨霖养老服务团队的上门服务,不仅让王素荣感到生活有了盼头,也让唐德利在病榻上找回了尊严。“服务团队上门后,不仅用温暖的双手抚慰了四肢僵硬的老伴,也让我学到不少护理技巧。”王素荣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在老伴儿耳边问:老伴儿,你感到舒服吗?眨眨眼表示一下,看他使劲眨了几下眼睛,我特别开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另据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人,失能老人或平均经历7.44年的失能期。“失能”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风险,这让长护险制度的实施状况备受关注。

    重燃生活希望

    今年32岁的王晴晴,也是石景山区长护险试点的待遇享受人员之一。

    2000年,王晴晴在校期间突发高烧昏迷被送到医院。晴晴的母亲张阿姨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感冒发烧,却没想到被送进ICU后,王晴晴被确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暴发型)”。医生断言,她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此后,张阿姨辞去工作,在家专职照看女儿。更不幸的是,为了一家的生计,晴晴父亲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此后,全家收入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

    2016年,国家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2018年,石景山区在三个街道开展长护险,泰康养老作为经办机构来到王晴晴家所在小区进行长护险政策宣讲。在得知王晴晴一家的情况后,经办人员主动联系张阿姨,为其讲解政策及待遇申请流程。很快,泰康养老在受理资料后为王晴晴联系专家上门做失能评估,认定王晴晴符合享受长护险待遇的条件,这让张阿姨内心燃起了一丝希望。

    据了解,按照政策要求,凡申报成功的失能人员,都将由经办人员为其亲属提供亲属培训,同时与上门护理机构一起为失能人员制定护理计划。

    2019年底,泰康养老建立长护险照护管理服务体系,在“照护管理师”的训练下,全身活动受限的晴晴手部渐渐可以简单活动、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张阿姨也接受了经办机构的专业护理培训,掌握了居家护理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日常照护女儿轻松了很多。

    “再过几年,我们母女俩都可以去养老院,长护险能承担每月1800元的费用,这样我们就能负担得起,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张阿姨欣慰地说:“长护险让我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这比金钱更重要。”

    据北京市石景山区医保局二级调研员魏玉英介绍,试点阶段,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80元,除学生和儿童外,石景山区参加本市基本医保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个人每年仅需承担90元的费用就可参保。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参保人员不仅可以获得清洁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与安全照料等32项日常基本生活护理,还有机构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居家护理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截至2022年底,王晴晴一家已累计享受长护险照护补贴近5万元。而石景山全区已累计有3724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了长护险试点政策带来的福利,参保人数达到46.2万人。

    成绩与问题并存

    在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戴卫东看来,长护险试点的启动及扩面,以及党的二十大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战略决策,不仅是社会保险“第六险”建制的治理现代化创新举措,也是传统养老服务筹资体制改革的开端。

    “建立长护险制度,就是通过‘资金互济,风险分担’的社会保险筹资方式,来化解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同时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基本需求。”戴卫东说。

    如何评价6年来的试点成效,他总结为“喜忧参半,成绩与问题并存。”

    戴卫东分析,一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长护险制度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78万人享受该保险待遇,有22个试点城市实现了长护险的全民覆盖。“从全国49个试点城市政策实践来看,对重度失能的空巢、失独和常年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是一种福音,极大地提高了这些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另一方面,长护险试点各地政策“碎片化”现象普遍严重。“由于目前全国各地还处于试点阶段,各地政策的保障对象、筹资支付、服务供给以及监督管理等体系都不尽相同。”戴卫东建议,下一步应从顶层设计拿出一套较完善的制度框架,以指导全国长护险制度建设。

    除此之外,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不同情况的参保人对长护险制度的评价不尽相同。在长护险参保过程中,也存在个人缴费意愿不足、评估标准待完善、部分市民对政策不理解等现象。

    据魏玉英介绍,一方面,享受到待遇保障的重度失能家庭对长护险制度高度认可,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医保局及各机构共收到锦旗、感谢信130余面(封);另一方面,也有参保人通过电话、信访、到访及大量12345市民热线,表达不想参加长护险、保费过高、要求退费等诉求。

    “应明确这样一个道理: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推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遵循‘大数法则’原则。”戴卫东认为,只要是国家居民都有参保缴费的义务,由不得个人不参保或退保。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他建议,如果贫困居民参保确有经济困难,可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当地财政有责任支持这部分居民参保缴费,困难人群以免费或低费形式参保,以实现社会公平;二是采取长护险“家庭联保”模式,只要夫妻中一方参保,那么低收入的配偶、父母或在读书的子女都有权利纳入家庭成员参保,无须缴费。

    “未来要实现长护险加速、平稳铺开,各地医保部门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该项工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商业保险机构来实施,以提高居民参保缴费意愿。”戴卫东说。

    多维度构建关键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对长护险制度的进一步提质扩面提出要求、指出方向。

    新年伊始,长护险实践也不断传来好消息:2023年1月1日起,宁波市在浙江省内率先实现长护险的区域、人群全覆盖,城乡、身份无差别,近800万医保参保人全部被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同日起,四川省成都市则将学生儿童(含大学生)纳入参保范围,实现长护险全龄覆盖;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也于今年1月起开启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为两年,经营普通型人寿保险的人身保险公司均可参与转换业务试点。

    但需承认的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长期护理服务人员十分紧缺、筹资渠道单一、市场推广弱……

    “长护险制度的核心在于优质、高效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戴卫东认为,要推进长护险制度,其关键即试点与建制衔接,既要解决服务满足问题,又要解决地方特有问题。此外,建立均衡公平的筹资机制与以服务为基础的培育机制,制定制度运行评估标准也是建立长护险制度的关键机制。

    围绕如何构建好关键机制,更好地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他建议,首先要避免将来陷入“有保险,无服务”的困境。在“十四五”时期抓紧推进长期护理的服务基础建设,包括养护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护理型机构培育、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化以及专业评估团队组建等。同时,高质量的长护险服务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支撑,要先行推进包括失能等级鉴定标准、定点机构遴选标准、照护服务规范标准、养护人才教育培训标准以及服务质量监督标准等在内的技术标准体系。

    其次,要建立均衡公平的筹资机制。确立单位、个人、财政三方筹资的基本责任,辅之以福彩公益金、慈善捐赠以及其他社会保险(譬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结余基金的按比例划拨;明确保险待遇以提供服务为主。符合边远或山区服务难以到达、突发自然灾害、精神病患者等特定情况的被保险人才可以获得现金,其他情况申领现金须打折扣。要发挥商业保险在数据分析、保险定价、质量监督等方面的优势,可招标商保公司参与长护险经办等方面服务。

    第三,要坚持社区和居家服务为主的方向。确保一定数量的医养机构支撑,同时也要防止服务机构无限制扩张的局面。应重视家庭的非正式支持和民营机构为主的供给体系。一方面,家庭亲情的照护资源不可浪费,另一方面,也应发挥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在服务供给体系中主力军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石景山区提供的三种护理方式中,选择居家护理的最多,达2000多人。一方面,失能患者更愿意待在熟悉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家属所提供的陪伴与照护,也是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对此,戴卫东也建议,应逐步承认家庭成员尤其是女性照护失能家属的社会价值。“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先行探索长护险对全职或兼职照护失能家人的成员给予一定的补贴,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