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理论 PDF版下载

版面: 理论

ChatGPT来了,我们要用好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


    来源:光明网 图源:cxtoday

    来源:《济南时报》

    ·编者按·

    近日,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在互联网上爆火。人们对ChatGPT的看法不一,态度更是不同。为了让自己不落伍于时代,我们必须学会使用这一工具。但ChatGPT的答案来自它所掌握的数据和语料,它的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可靠性,以及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是否有性别、种族和年龄歧视等,都是需要人类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使用它的好处和惊呼其神奇之时,也要清醒地观察和警觉到它所带来的风险。

    ■ 肖巍

    人工智能是当前的火爆话题,微软和谷歌连日来发布一系列相关公告展开激烈竞争,以确保能够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或者不败之地。

    人们对ChatGPT的看法不一

    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你会发现人们对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的看法不一,态度更是不同,例如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对ChatGPT的未来发展非常乐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它“将改变我们的世界”。一时间,如果你没有与人聊ChatGPT或者没和ChatGPT聊过天,似乎众人都会认为你out(落伍)了,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有网友问了ChatGPT一个问题:“你现在是一个战略分析家,请给出一个判断: 会使用ChatGPT和不会使用它的学者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会有哪些差异?”ChatGPT给出的回答也很受用:“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可以分析一下在未来20年中,使用和不使用ChatGPT的学者可能会有哪些差异——使用ChatGPT的学者将有机会通过使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加速自己的研究进展。例如他们可以使用ChatGPT来自动生成文本报告,快速识别文本中的模式和关系,以及使用语言生成技术来创建和测试假设。而不使用ChatGPT的学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文本数据,并且可能难以获得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研究成果。总之,使用ChatGPT的学者更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获得更快的研究进展,并获得更高的学术声誉。不使用它的学者虽然依旧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显而易见,为了让自己不落伍于时代,我们必须学会使用这一工具。

    然而,这不免让人产生另一个担忧,尤其是作为教师,会担心学生在完成作业和写论文时不再下苦功夫做学问。例如博士论文需要在研读大量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尤其是论文的综述,即review 章节十分重要,“板凳愿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和提炼分析能力不仅提不出研究的“真问题”,更写不出一篇有功力的博士论文。当ChatGPT出现之后,学生们似乎不需要再收集资料,分析他人已有研究,在提炼写作大纲和综述上花费大量时间,因为已有的查重工具尚未跟上ChatGPT前进的步伐。

    除此之外,我还担心自己在新学期上课提问时,聪明的学生会用这一工具查到远远超出我的数据量和知识限度的回答,如果这样,我是当场给他高赞呢,还是偷偷地尴尬自己的无知?其实别的教授也会有我的伤感,人的大脑毕竟是有限的,远远赶不上AI。于是,学生和我自己都会问一个问题:在ChatGPT时代,教授有什么过人之处,更准确地说,超过AI的本领才能当教授吗?看到有专家说:ChatGPT仅仅是一个相当于助教的辅助工具。可面对这个潜能巨大,功能无限,人们越喂食越聪明,语料库越聊越丰富的“助教”,教授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呢?究竟未来谁给谁当助教呢?

    ChatGPT本质上就是“高科技剽窃”?

    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ChatGPT出现之后,并非是一派欢欣鼓舞的叫好声,与掩面偷乐的学生相比,秉持师道尊严的教授们却变得很敏感、很警觉。有人也会赞同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ChatGPT本质上就是“高科技剽窃”。他感慨道:“多年来,我们一直用许多程序来检测论文是否抄袭,现在这种检测变得更为困难。我不认为ChatGPT与教育有任何关系,除了破坏它。这是一个可以获取巨量数据,并从中发现规则性的系统,它把数据串在一起,看起来或多或少像有人在写关于这个主题的东西,本质上来说就是高科技剽窃。”这又让人不由地联想到教育之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毫无疑问,大学的宗旨在于点亮学生内心的光明之德。education来自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一个人内心的潜能,发现一个新的自己。古希腊人注重“育养”,强调尽管知识重要,但是使用知识的力量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信念、是非观、价值观和标准,并准备按照这些价值观和标准去生活。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强调教育在于人类灵魂的契合,它只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能,让其得以实现,让人的内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地生成。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主张“解放性学习”,即让人成为批判性思考者,要求人们把自己从被他人、制度或环境的强制支配中解放出来,学会洞察新的发展趋势。倘若如此理解教育的本质,乔姆斯基对于ChatGPT的批评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品德培养”“育养”“灵魂的契合”和“解放性学习”等重要使命是ChatGPT无法完成的。

    科技始终是一把双刃剑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赞同乔姆斯基的看法,把ChatGPT视为“高科技剽窃”,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无可阻挡的科技进步趋势。曾何几时,人类对于许多科技进步都产生过忧虑,但事实证明时间和世界的变化总是远远地超出人类的想象,人类社会也不得不接受既有的命运。刚刚发现电时,没有人能想到今天的互联网、计算机和人机对弈,以及今天的ChatGPT;人类基因图谱草图刚刚绘制成功时,也没人能想到它对未来的医学、生物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体和心灵。ChatGPT是一种刚被人们认识的崭新工具,既然它可以辅助和拓展人类的思维,替代一些低效和重复性的工作,那人类为何不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可彰显人类本身特性的工作,非要与时代和科技发展背道而驰呢?ChatGPT的答案来自它所掌握的数据和语料,它的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可靠性,以及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是否有性别、种族和年龄歧视等,也都是需要人类来筛选和思考的问题。不能否认的是,ChatGPT已经对教育和教授们提出严峻的挑战,需要有新的方法识别学生作业和论文是否有独立性和创新性,判断学生是否在用功学习。

    1996年2月,美国费城举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象棋比赛。比赛最后一天,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对垒“深蓝”计算机。棋王最后战胜了计算机“深蓝”。可惜好景不长,1997年5月,卡斯帕罗夫则输给了IBM计算机程序“更深的蓝”。的确,ChatGPT有许多人类无法企及和超越之处,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时间和科技发展是永远向前的。“打不过就加入”或许是一种明智的态度,人们也不该忘记科技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使用它的好处和惊呼其神奇之时,也要清醒地观察和警觉到它所带来的风险,有时还需要“以毒攻毒”的智慧。既然担心学生利用ChatGPT偷懒和躺平,那教育界和教授们何不也利用这一工具防它一手,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呢?总之,教师要学会玩学生玩的游戏,不然就真让ChatGPT唬住了,不仅在未来20年的学术生涯中out了,恐怕连教职都保不住了。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让人喜忧参半、学无止境的时代呢!

    (作者为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