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从“小建筑工程队”到创建云南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雄达茶城,马开雄和妻子孔燕云一直坚守一个信念: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经商。
透过一个个故事看到夫妻俩做事的踏实和坚持,透过美满婚姻看到夫妻间的情意和努力,透过无数荣誉看到他们毕生的信仰和忠诚,透过良好家风看到他们数十年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已是三代同堂的马开雄一家,成为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最美家庭”的典范,这对夫妻也在时时感恩时代的馈赠,“如何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已深入夫妻俩的骨髓。
走街串巷补发拖欠的工资
创办雄达茶城之前,马开雄从事着与茶叶毫不相干的建筑业。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包工队起步,不到10年就成为集土建、装修装饰、建材于一体的十多家企业的老板。
包工队时期的马开雄,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承建大板桥一个部队项目时,因为甲方拖欠工程款,使得马队长第一次拖欠员工工资。
半年后工程款一到账,马开雄立刻让员工补发工资。手下人却说,“工程结束农民工就解散了,没有地址没有联系方式去哪儿找人,别发了。”
马开雄一听就火了:“很多人都等着这工资养家、治病,甚至等着它救命呢,怎么能不发!”
马开雄和员工们硬是走村串巷找到所有农民工,把所欠工资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个人手上。如此做人做事的原则贯穿了马开雄整个经商历程,给他和公司带来品质保障、信誉口碑和财富。
2000年跑茶山时,他最难过的是守着珍贵的古树茶、野生茶的村民过得很清贫。“每个茶山都是土路,车都过不去,茶农们住的还是茅草屋。”马开雄心里默默想,“只有把茶叶变成金叶子,茶农、茶商才能过上好日子。”
和商户茶农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在昆明,无论开车、步行还是骑车,经过金星立交桥、二环快速时,都很难忽略雄达茶城这座明清仿古建筑。自2003年创建以来,茶城的生意一直很兴隆,商户增加到五六百家,就连开在其间的四个餐馆都非常火爆。
这得益于它的创建者马开雄,他实现了“让茶叶成为云南的主要产业,让这个链条上的每一环特别是茶农都走向富裕”的初心。
搭建好茶叶交易平台,马开雄仍不辞辛苦,秉持“服务第一,管理第二”的理念帮助商户开展营销。
2004年,一些商户交不出租金,马开雄便召集大家开会:“租金有多少交多少,什么时候赚到钱什么时候交。大家负责招待好客户,我负责营销。”
不算创办初期,仅2016年以来马开雄就为扶持商户发展而缓(免)租金900多万元。同时,以自己的资产作抵押为71家商户申请到银行贷款4000多万元,帮助经营困难者渡过难关。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永远跟党走是我一辈子不动摇的信仰。”在茶城,马开雄建了党群活动室和党群文化长廊,并设立了专门的党员责任区、流动党员服务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拿出好地段做“巾帼创业一条街”支持妇女创业……
夫妻同心,共筑幸福梦
马开雄是一个和气的人,妻子孔燕云也是一个慈眉善目、温言软语的人,平时话不多,却温暖照顾着身边每一个人。
孔燕云当过知青,回城后进了印染厂,1986年,在马开雄创业关键时期,她辞了职,专心负责公司内务。她把员工当成家人,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上上下下一致夸赞,也赢得一代代员工的心。
30年来,夫妻二人一直和工人同吃同住,两个儿子也在厂里长大,创建雄达茶城后又和员工一起住宿舍。直到2012年,因儿子出国留学办签证需要,他们才买了第一套房。
普通员工有宿舍,管理层每人一套房,吃饭有食堂。不止如此,夫妻俩连员工孩子的上学问题也管了,帮助员工的孩子顺利入园、入学。
孔燕云和马开雄有着一个相同的理念:公司是全体员工的,是每个人一点一滴奋斗起来的,要让全部员工跟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富裕。
当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问孔燕云为什么员工都叫她“孔妈妈”时,她笑而不答,旁边的人纷纷“抢答”:“因为她把员工当孩子,不仅操心他们的住房、家具,还悄悄跑去帮他们相亲。”“哪家有点儿什么事她比谁都清楚,跑得比谁都快”……
“银发先锋,共建诚信之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人先锋号”“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服务站点”……这些荣誉令马开雄夫妇倍感珍惜。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几十年如一日共书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