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明家庭 PDF版下载

版面: 文明家庭

“宁可清贫自在,不可浊富多忧”。外公谆谆教导孙辈们做精神上的富有者——

接续传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好家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实习生 张淼

    “外公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但他的谆谆教诲一直在我们几代人身上传承着。”近日,新疆家庭故事优秀代表哈密市纪委监委田萍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是外公一生的写照。”田萍从记事起就发现外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长大后她从妈妈那里得知,外公以前在家乡的县医院任院长,有一年,因为抢运医院的建筑材料淋雨,高烧、昏迷了几天,醒来发现自己什么也听不到了。几经治疗,听力无法恢复,他因此主动申请退休,并清退了所有保管和使用的物品。

    田萍的外公病退后每天坚持练习书法、读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实。他常教育孙辈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物质匮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穷,你们要坚持学习,做精神上的富有者。”

    田萍家人称她外公为“闲事佬”——为乡里乡亲调解矛盾、帮邻居干农活儿。村里的小学地势低洼,雨天,通往学校的小路泥泞难行,每逢下雨,她外公便披上雨衣、扛上铁锹挖沟排水,看着路面的积水排尽、学生们安全通过,才安心回家。

    村里有红白喜事,田萍的外公总会为乡亲们写好对联。尤其逢年过节,更是早早写好对联、收好,让田萍这些孙辈们挨家挨户送去。“那时候我们的村子离镇上非常远,交通工具匮乏,出行很不方便。村里的红白喜事多,幸亏有老大爷为大家免费写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真是修德修善之人啊。”村里人颇为赞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孩子多,生活比较拮据,田萍的外公坚持每月给他们兄弟姐妹买新书。家里的两个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三字经》《弟子规》《西游记》《水浒传》《毛主席语录》和各种连环画,外公最喜欢《弟子规》,经常给田萍他们讲解其中的含义。寒暑假是田萍和兄弟姐妹最开心的时候,他们读自己喜爱的书,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参加外公组织的“读书分享会”,谈读书的感受。有时因为观点不同,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此时,外公会引导他们反复朗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并慈爱地说:“家和万事兴,家兴万事成。孩子们,你们长大后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亲人和朋友的帮助,平时你们一定要与人和睦相处,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初中毕业时,田萍顾念家庭经济状况,想放弃学业,外公知道后,把他们兄弟姐妹召集起来,苦口婆心地说:“我病退后每日坚持写字、读报,就是要给你们做个榜样,知识改变命运,生活再穷苦,你们也一定要坚持学习,做精神上的富有者,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在外公的影响下,田萍和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们都学业有成,工作称心,在各地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田萍记得,有一年她回家探亲,欣喜地告诉外公自己当上护士长了。外公看着田萍,在本子上写道:“孩子,工作中不管在什么位置,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宁可清贫自在,不可浊富多忧。”后来,田萍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地方卫生部门负责爱国卫生工作。一次,一位产品经销商在登记公司相关资料后,将一个牛皮纸信封悄悄放在她办公桌上离开,事后田萍才发现这个装满钞票的信封,这是她在工作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外公的教诲让她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即追下楼,把信封还给经销商。“那一刻,我才明百外公对我讲的‘宁可清贫自在,不可浊富多忧’的真正含义,这件事更像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我。世上黄金贵,清廉价更高。”田萍至今深有感触。

    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田萍多次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群众进行核酸检测,深入独居老人家中走访,及时为群众购买水电、药品,配送蔬菜包和生活用品,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不管酷暑严冬,毫无怨言,始终牢记外公那句话“助人者,人恒助之。”受外公的影响,田萍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困难不放弃、面对名利不动摇、面对责任不推诿,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作者”。

    如今,田萍的女儿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她生活中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小学四年级的一天,她放学回家途中见到一位老奶奶蜷缩着身子躺在地上,头因碰到台阶上鲜血直流,便立即拨打了120。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她也因此被哈密市评选为“助人为乐好少年”。回忆起曾外祖父,田萍的女儿眼中闪烁着崇敬和自豪之情。2022年,她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并主动申请担任学校红色教育的宣讲员。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田萍格外怀念外公,而在他们兄弟姐妹间,在他们下一代孩子身上,好的家教家训家风被铭记于心、外化于行,默默地传承着。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