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冰芬 文/摄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从有文字记载以来,风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山东潍坊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之一,而杨家埠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一支独有流派,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流派。它与杨家埠年画一样,在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凭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堪称“寒亭名片”。从竹条、宣纸、酒精灯,到碳素杆、喷绘布;从硬翅、软翅、串式等六大类传统风筝,到软体、冲浪、特技等现代风筝,潍坊风筝走过千年岁月,也见证了时代变迁。
杨家埠的先人擅长制作风筝,并且把扎风筝的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杨家埠人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手段之一,也是推动潍坊风筝文化传统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以前,杨家埠风筝的扎制多为鸟虫与人物类,有着浓郁的乡土风味。经历代艺人不断创新,现在杨家埠风筝已拥有300多品种。
我的摄影作品《收获喜悦》中的杨成芳,1953年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自幼便跟随父辈学习风筝扎制和年画制作工艺,有着精湛熟练的手艺,通过风筝的创新制作,用亲手制作的风筝不断推广着潍坊风筝文化。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产业化发展大潮,是坚守传统“手造”技艺,还是做时代弄潮儿,成为每个风筝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选择。在传承中坚守初心,在拼搏中开拓进取,潍坊风筝传承者在守正创新中让千年风筝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作者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潍坊市女摄影家协会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