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什刹海

世人笑我“桃花痴”


    塘鳢鱼是江南春日风物,它还有两个诗意的诨名,一为菜花鲈,一为桃花痴。春天里,桃花水涨,菜花金黄,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塘鳢鱼肉质越发细嫩,味道最是鲜美。

    ■ 王寒

    一 

    塘鳢鱼呆头呆脑,是淡水鱼中的呆子。

    塘鳢鱼,江南又称为步鱼,生活在河港水塘中,因为常在岸滩淤泥中,附土而行,故又得名土步鱼、土婆鱼、吐哺、痴呆子鱼。阳光下,塘鳢鱼一副慵懒的样子,比醉了酒的贵妃更甚。也有叫它鲈鲤的,因其体型圆长与黑鲤相似,体色斑驳又似鲈鱼。

    塘鳢鱼是江南春日风物,它还有两个诗意的诨名,一为菜花鲈,一为桃花痴。春天里,桃花水涨,菜花金黄,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塘鳢鱼肉质越发细嫩,味道最是鲜美。

    相比于菜花鲈这个诨名,桃花痴的名字更有意思,光听名字,让人误以为它有什么风流韵事。其实这诨名和风流无关,桃花开时,塘鳢鱼满腹鱼子,身子笨重,看上去傻头傻脑,就连小孩子都能在河塘里顺手捞起,故有此名。

    菜花鲈、桃花痴,和节气、风物有关。它的另一个名字,则相当威猛,叫虎头鲨。塘鳢鱼身长不过10厘米,脑壳大而头扁,看上去有点凶巴巴,身材圆桶形,人称虎头鲨。即便塘鳢鱼被叫做虎头鲨,它还是那副呆头呆脑的样子,所以有人叫它虎头呆子、痴虎。

    塘鳢鱼这么多的名字,也让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感叹道:“苏州人特重塘鳢鱼。上海人也是,一提起塘鳢鱼,眉飞色舞。塘鳢鱼是什么鱼?我向往之久矣。到苏州,曾想尝尝塘鳢鱼,未能如愿。后来我知道:塘鳢鱼就是虎头鲨,嗐!”

    二 

    别看这呆子长得土里土气,却常出现于诗词歌赋中,很是风雅了一把。《诗经》中道:“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意思是说,鱼儿落篓中,就有塘鳢鱼,君子有美酒,多且味美。在古人的心目中,有这呆子的一席之地。

    塘鳢鱼其貌不扬,是个呆头呆脑的土肥圆,不过一身细肉,鲜美异常,清炒、红烧、椒盐、汆汤皆可。在江南,塘鳢鱼、蚬子、螺蛳、河虾、竹笋、春韭,被视为春菜名鲜。苏州人开春的头件事,就是吃塘鳢鱼,他们有食鱼清单,“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桃花鳜鱼肥,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须,五月白鱼吃肚皮,六月鳊鱼鲜如鸡,七月鳗鲡酱油焖,八月鲃鱼要吃肺,九月鲫鱼要塞肉,十月草鱼打牙祭,十一月鲢鱼只吃头,十二月青鱼要吃尾。” 对于苏州人来说,菜花黄时吃塘鳢鱼,秋风起时吃桂花鸡头米,都是生活的仪式感。苏州人讲究,四时八节都有时令菜,少吃了哪一顿,便觉得日子过得不圆满。塘鳢鱼在苏州有各种吃法,苏州还有塘鳢鱼狮子头。

    塘鳢鱼是个小不点,身长仅两三寸,小的个头如泥鳅,小塘鳢鱼用来炖蛋,极鲜极美,碗底先放鱼,将打好的鸡蛋倒入,旺火清蒸,最后放几茎青绿豌豆苗,鱼肉肥软鲜嫩,蛋羹滑嫩清鲜,豌豆苗清新淡雅,有早春江南阡陌纵横的田野气息。

    最讲究的,莫过于炒瓜子,塘鳢鱼的腮帮肉,豆瓣大小,极为鲜嫩,称之为瓜子,与冬笋指甲片、雪菜丁同炒,雪菜的氨基酸、笋丝的天门冬氨酸与塘鳢鱼体肉的谷氨酸、核苷酸彼此激发,鲜嫩无与伦比。春日里,春笋从黄泥中破土,塘鳢鱼从河泥中跃出,大地与河流的鲜味,在舌尖交汇。

    与炒瓜子异曲同工的是咸菜豆瓣汤。咸菜是真咸菜,豆瓣却不是青豆瓣,而是乌塘鳢两腮上的白色豆瓣肉,与暗绿的雪里蕻同烧,加火腿丝,春笋丝和鸡汤,咸鲜有味。鱼肉白而细嫩,咸菜暗绿而咸鲜。当年西哈努克亲王游苏州,吃了这道菜,赞不绝口,连吃了两回。

    宋代皇室也爱这豆瓣肉,《玉食批》是宋代太子的菜单,记载了南宋皇帝每日赐给太子的美食名称,有鱼、蟹、蛑、虾、螺、蛤蜊、牡蛎、江瑶等各种海鲜江鲜,也记录了上等人家的奢侈浪费,“如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鳃,以蝤蛑为签、为馄饨、为橙瓮,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有取之,则曰:若辈真狗子也!”可见,至少在宋代,土步鱼的两鳃,就被视为无上美食。

    过去,乌塘鳢虽非名贵,但要挖到那么多的“白豆瓣”,既费鱼又费时。在吃上过于精细,不免流于奢靡,我不喜欢。

    三 

    很少有一条鱼,像塘鳢鱼一样,在评价上如此两极分化,同为江苏,南京人轻之,苏州人重之,说到塘鳢鱼,眉眼活泛,视之为春日河鲜。同为浙江,杭州人爱之,台州人贱之。袁枚在《随园食单》中道:“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袁夫子写下这段文字时,嘴角一定撇到耳朵根了。不过,袁枚嘲笑归嘲笑,他还是肯定了塘鳢鱼的美味,他说,塘鳢鱼的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做汤、做羹,尤鲜。袁枚为塘鳢鱼的烹饪指明了出路,做汤做羹,才是塘鳢鱼最好的结局。

    塘鳢鱼肉质极为细嫩,春笋、雪菜是它的不二搭档。春日里,用雪菜、冬笋丝,与它同蒸,味道鲜美无比,如果是雌鱼,卵块满腹,口感更丰富。雪菜又叫雪里红、雪里蕻,有春雪、冬切之分,又称春不老。

    也有用莼菜的。国宴有一道莼菜氽塘片,用的就是莼菜,碧绿的莼菜,鲜嫩的鱼片,在汤中呈现出江南的一派春意。

    江南多水,塘鳢鱼肥美,西湖的塘鳢鱼很是出名,清代诗人陈璨有《西湖竹枝词》:“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莫怪白公抛不得,便论食品亦忘归”。白公就是“杭州市长”白居易,诗中说,清明时节的土步鱼味美异常,到了秋风起时螃蟹正肥,想到两者的肥美,白市长怎么舍得离开西湖呢?

    从前故乡河道众多,塘鳢鱼随处可见,这厮天真又傻气,调皮小子随便找块破瓦片、破布鞋、破罐子,用绳子系了,一头系在河边树上,一头放下,塘鳢鱼就会傻乎乎钻进去。第二天,一扯绳子,就会扯上一两条呆子。在河埠头,小孩拿个篾箩,撒几粒米饭,没多久,这呆子也会自投罗网。过去,这厮多了去,谁稀罕吃它?它与河塘螺蛳一样,在江南,稀松平常得很。现在,塘鳢鱼少了,身价就高了,偶尔在饭桌上亮相,就有筷子争相挟去。前些日子,宝青陪我去桐乡,俞沉招待我们,点的几样小菜,清清爽爽,吃得落胃,其中有一道红烧小鱼,味道极为鲜美。众人只道好吃,却叫不出名字。我说这是塘鳢鱼,俞沉说我识货,她说,这是提前一天预订的,好不容易才订到四五条,多一条都没有。众人唏嘘不已。

    从俗物到尖货,20年间,塘鳢鱼在舌尖完成了阶层的跃升。

    (作者简介: 王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已出版《浙江有意思》《江南草木记》等作品近二十部。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