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声音 PDF版下载

版面: 声音

育娃要依法 家长需赋能

——代表委员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使得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到“国事”的高度,更加凸显家庭的社会功能。在这部法律的“加持”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建言。

    以法为名压实主体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王淑英看来,有些家庭的教育目前依然存在问题。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思想,使家长们追求短期功利。再加上缺乏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使得家庭教育产生偏差。无论是“棍棒先行”,还是“保护过度”的家庭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个家庭法定的责任。”王淑英说。

    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主阵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娟说:“贯彻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是各级妇联组织的应尽职责。”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四川省妇联通过编印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动漫、线上线下举办专家讲座、网上竞答等方式,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法律走入家庭、走近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在调研中了解到,河北省检察院联合省妇联、省关工委会签了《河北省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各基层检察机关还将辖区内所有涉案未成年人,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开展家庭教育评估,确保涉案未成年家庭教育评估覆盖率达到100%,结合评估结果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改进家庭教育意见,必要时可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不少法院都对失职家长发出“家庭教育令”。“这些家庭教育令的发出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未成年人成长中以法的名义和力量,约束、引导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

    王淑英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日常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一些父母不了解也不注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其中,一类父母认为家庭教育知识不需要学习,只要学校教育好,家长不用参与;一类父母忙于生计、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孩子成长的环境缺少‘营养的土壤’,势必会良莠不齐。”

    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为家长赋能。

    2022年,四川省妇联编制出台《四川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联合四川师范大学成立“四川省家庭建设研究院”,建立川渝家庭教育专家智库,开展《四川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现状和对策》等课题调研,举办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不断加强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杨娟说:“家庭教育,就是要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育、引导和影响。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齐秀敏说,邢台市利用媒体平台开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暨家庭教育促进法培训班,培育、挖掘1639名讲师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市妇联联合公检法司建立“知子花开”家教指导服务站26个、社区(村)家长学校3612个。“为家长举办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科学理念很有必要。”她表示。

    王淑英介绍,保师附校在市妇联的具体指导下,一年来整体布局,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成立家校协同指导站,开通13条家长热线,培养了保定市第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94人,打造了“领航”型北京家校导师团,“伙伴型”驻保大中小幼专家导师团,“学者型”家庭教育指导师,“成长型”家长团队。这次她带来的相关议案中,建议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覆盖社区、乡村;建议建立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队伍,开展城乡互助;建议教育部成立国家数字家长学校,开设亲子沟通技巧指导、家庭问题案例分析等课程,开通家长线上一对一咨询渠道,为家长们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切实解家长的燃眉之急。

    让好家风走进亿万家庭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国道206东至超限超载检测站副站长丁德芬,近十年来致力于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接受采访时,她热情地向记者推荐一定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周村看看。她说,在那里,“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人能立志勤学,随处皆得师资”“人能吃苦,自然守分,自然励志向上”“人能笃实,自有辉光”……这样教化人的“名言金句”在周氏宗祠随处可见。

    丁德芬介绍,东至周氏家族自周馥始下延五代,在晚清至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文商并举的大家族,几代周家人在政界、商界、学界都颇有建树。“东至周氏是一个家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的典型。家族‘绵绵瓜瓞’传承的背后,家教家风家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是周家的家风精髓,也是这个家族百年不衰的‘密码’。”

    为了让更多的人习得优良的家风传承,丁德芬建议,依托具有代表性的安徽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发祥地,建立家风文化示范园,实现家风教育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记得住,让好家风走进亿万家庭;充分利用文化及媒体阵地,向全国宣介东至周氏家风及更多优秀家风,打造融“干部教育、学生研学、全民汲取”为一体的家风体验平台,促进以文带旅、以旅促文的综合效应,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全社会家风建设。她也希望专家学者系统挖掘和梳理东至周氏及更多优秀家风文化,探索传统家风文化在家族流变演化、德行积累中的传承规律,总结和弘扬周氏家风文化投射出的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开拓精神,以及百年家风传承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全社会。

    “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丁德芬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每个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