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妇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勇敢地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岁月里,她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艰苦奋斗,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撑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半边天,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诠释出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签名纪念册
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当前妇女运动的方针任务,成立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标志着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中国妇女运动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件中国妇女一大纪念册由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刘清扬保存,内有妇女一大代表签名,见证了新中国妇女事业的开启。
毛泽东为《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题写的“编者按”
1954年,贵州省息烽县堡子村率先实现“男女同工同酬”。1955年10月,贵州民主联合会在《通报》第99期发表了题为《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报道,介绍堡子村经验。1955年12月,毛泽东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收录了这篇报道,并亲笔写了编者按:“这篇文章不长,容易看。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堡子村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成为“半边天”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妇女解放浪潮的一面旗帜。
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章
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章为八角星造型,黄铜镀金,正中铸刻两名妇女的半身像,背景为火箭升空图和象征阳光的红色放射线,外圈的环形上部为五角星和麦穗、齿轮图案,分别代表党的领导和工农联盟,下部环刻“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章”铭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958年12月,为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工作,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组委会向每位代表颁发了“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章”,激励广大妇女为建设社会主义奋勇前进。这枚奖章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三柳树村妇女模范李田英所获。
马兖生获得的立功证明书、“和平万岁”纪念章
马兖生,1925年生,山东高密人,曾担任宋庆龄的翻译,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外交人员。抗美援朝战争中,马兖生在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担任副组长,荣立三等功。1949年至1980年,马兖生先后在外交部、北京图书馆和全国妇联工作,1980年至1986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顾问。
“赠给最可爱的人”搪瓷缸
这是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给每位志愿军指战员的。茶缸为铁坯搪瓷,白色单手把,上部一圈蓝底上印有15个和平鸽,一侧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红色字体,另一侧印有“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红色字体和绿色的俄式冲锋枪与橄榄枝图案。1953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进行慰问,赠送给每位志愿军指战员一份慰问品,包括“和平万岁”纪念章一枚、“赠给最可爱的人”搪瓷缸一只、“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方巾一块等。
西迁乘车证
1955年,基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国防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内迁西安。1956年,数千名交大师生“听党指挥跟党走”“打起背包就出发”,登上了“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西迁专列,开启了西部创业的征程。这张乘车证是当年交大西迁专列的特制乘车证,乘车证正面左上角印有拔地而起的高楼,书桌上摆放着书、笔墨和盛开的鲜花,象征着崭新的校园环境优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前程似锦。右下角有晴空万里、蓝天白云、银鹰翱翔的图案,一列满载交大师生的火车飞驰电掣,穿行在祖国的壮美山川之中。票面中间,上部“乘车证”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上方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下方印有卧铺号码、车次与日期信息,并盖有“交通大学招生工作组华东区”大印。背面是乘车注意事项,一共四条。这张乘车证承载着交大人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也是彰显“西迁精神”的重要展品之一。
向秀丽的入团志愿书
这是1954年向秀丽的入团志愿书,上面有向秀丽的亲笔署名。向秀丽,广东清远人,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1958年12月13日晚,她所在车间酒精瓶破裂起火,为避免金属钠爆炸引起厂区和附近居民区的重大火灾,向秀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截住正在燃烧的酒精,避免了严重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1951年1月15日,向秀丽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被批准为革命烈士,誉为“党的好女儿”。向秀丽牺牲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向秀丽的热潮。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