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庭周刊 文明家风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周刊 文明家风

父亲的烈士证书激励我们成长


    ■ 张亦苏 口述

    ■ 彭辰阳 整理

    近日,我又一次打开了已故父母亲的相册和父亲的烈士证书。父母战争年代那非凡的经历、父母对我们子女的爱顿时涌上心头,思绪万千。当年哥哥和我当兵后,这张证书对我俩的成长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我父亲张悦杰1923年出生在山东省掖县,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入党,做过地下工作,读过抗大,经历过战火硝烟,蹲过监狱,在狱中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1951年,28岁的父亲任江苏省邳县(现在的邳州市,当时隶属于山东省)县委副书记、县长,后任徐州市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教部长等职。他从不为家人谋一点私利,也不多花公家一分钱。

    战争年代摧残了父亲的身体,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超负荷工作,1962年父亲患胃癌去世,年仅39岁。他去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烈士证书上有毛主席的签名。那时,我还不到7岁,他的许多往事,我都是从母亲和哥哥口中听说的。

    母亲郑兰英1926年出生在山东省郯城县一个贫农家庭,1939年参加八路军并入党。1968年母亲病重,但她毅然送哥哥去部队当兵,以后,又让我把父亲的烈士证书寄给哥哥,激励他为父亲争气,当一个好兵。母亲和父亲一样,在战争年代透支了健康,积劳成疾,于1970年、44岁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才15岁。

    我有一哥一姐两个弟弟。母亲对我们兄妹的学习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日积月累,我们兄妹的学业基础都比较扎实。父母去世后,我们兄妹个个争气,哥哥在部队很快入党提干,姐姐和弟弟先后考上了大学。

    我从小立志要像父母亲一样成为军人。1971年冬,我应征到西藏驻军部队林芝驻军医院做了护士,得到哥哥的大力支持,他还给我写信,讲了小时候父母亲怎样要求他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的小事——

    哥哥上小学时,课外劳动有时是打扫厕所,哥哥回家叫苦,父亲耐心地对他讲,要热爱劳动,不怕脏和累,要吃苦在前。哥哥以这件小事提示我,到了西藏,首先要能吃苦。

    哥哥在信中回忆,1960年秋天,他在上学路上看到马金风主演豫剧《穆桂英挂帅》的海报,当天下午没上完课就悄悄去看戏了。父母得知后很严肃地批评了他,指出不遵守纪律,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危害性。

    哥哥告诉我,他之所以在部队进步很快,除了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刻苦学习训练外,父亲的烈士证书一直激励着他。

    我入伍后不久,哥哥把父亲的烈士证书转寄给我,我俩经常通信互相鼓励。那时,通信手段落后,哥哥多次想方设法打长途电话鼓励我,激励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也在情感上、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关爱与支持。

    刚到西藏时,高原反应强烈,最初几个月经常吸氧。西藏冬季长且十分寒冷,为了御寒,我们要穿上大头鞋和很厚的棉袄棉裤,戴上“四匹瓦”棉帽,行动很不方便。到藏区巡诊时,车子在陡峭的山路上行驶,脚下是万丈深渊。平时在医院,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部队条件简陋,没有浴室,这对于我是严峻的考验……

    父亲的烈士证书,我小心翼翼地保管在最安全的地方,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拿出来看看。哥哥在信中所讲的父母的坚强和百折不挠的事迹,以及他自己在部队的成长经历,激励着我。我刻苦钻研业务,热心为驻军和当地藏民服务。

    高原上蔬菜很少,哥哥在来信中将父母在三年困难时期自己开荒种地的方法传授给我,教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带头和战友们开辟荒地,种植适应性强易生长的白萝卜等蔬菜……在祖国最艰苦地方的军旅生涯,进一步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生存能力,哥哥对我的帮助支持最多。

    在一次与哥哥的通信中,我写了一首诗,其中几句是:“志向高远守军营……乐在天涯战恶云。与兄相逢终有时,雪域高原未了情”,表达扎根西藏,乐于奉献的壮志豪情。在部队服役期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提拔为连级干部。

    父亲的烈士证书,我抚摸了一遍又一遍,继续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它永远是我们兄妹和子孙后代的传家宝。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