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 见习记者 景韵润
“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阐释政党责任,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讲话,深刻领悟“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这一重要命题后,专家们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讲话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作答人类社会现代化之问,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欢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5点主张和全球文明倡议,再次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进步”的世界情怀,以及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迎接现代化、走向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当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肩负起了历史使命。”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静表示,面对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主旨讲话向世界阐述了中国的立场与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担负的责任。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5点主张和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奋斗的艰辛探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更是一位有着深厚天下情怀、文明情怀的大党大国领导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的又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正体现了我们党将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和新助力的责任担当。”孙英说。
分享中国经验,绘就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现代化之问给出中国方案: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5点主张,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阐释。”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现代化的‘后来者’,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讲话中提到的,‘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这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这句话令王静印象深刻。她表示,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尽相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一种早发的现代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后发的现代化。“现代化并不是‘西方化’,而应该主张各个国家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在王静看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她解释道,“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中,构建了一幅新图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此次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郑长忠认为,绘就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内涵。“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就是要让现代化惠及最大多数人民,即全世界人民,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才能把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
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会是什么样的?郑长忠提出了自己的畅想,“在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中,将会形成以世界人民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推动力,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内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方式,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未来。”
发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语道破文明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丰富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表示,该倡议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追求一脉相承,也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保持一致。
全球文明倡议包括四个“共同倡导”的核心理念,其中“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前提条件。王静认为,只有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一同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同时,只有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各自文明,现代化才有深厚根基。“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可以为现代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则是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施路径,各国需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合作中落实共识。
郑长忠认为,四个“共同倡导”彼此相扣,将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形成了多样性与一体性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文明,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魏南枝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各国政党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定会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