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第三方测评”应守住底线 心存敬畏


    □ 韩亚聪

    信用时代,如果没有底线思维,就很难避免自毁前程的危机。

    3月21日,中消协发布报告,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调查后发现:第三方测评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大,然而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35.7%涉嫌虚假测评。

    第三方测评诞生于网购市场日益庞大的背景下,评测机构和博主通过测试相关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每次网购前,先看产品评测再出手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这份信任和依赖源于第三方测评人的独立、客观、公正、专业。也正因为信任和依赖,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博主层出不穷,在各个网络平台有了一席之地,收获流量红利。

    但遗憾的是,在收获流量红利后,第三方测评不仅没有优化发展,反而极端逐利,甚至成为消费者的“入坑指南”。其暴露的诸多问题,不仅提醒消费者谨防入坑,也凸显了这一领域亟待治理规范的现实问题。

    由于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因此规范测评主体不可忽视。报告显示,少数第三方测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信用背书不应该是流量和粉丝量,不能依托信誓旦旦的口头承诺,更不能缺乏标准、自立标准。有没有相关资质,具不具备认证能力,测评标准是什么,都需要更加规范、透明,且应设置行业准入门槛,让消费者的信任更有依据。

    需要警惕的是,第三方测评55.7%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如此一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难免会有失客观,让测评异化为广告,甚至滋生虚假测评,侵犯消费者权益。对此,互联网平台要强化监管,对于从事评测业务的机构或博主,严格进行内容审核,仔细区分评测与广告,并对广告内容做出标识。如果广告经营者或广告主存在违法或虚假行为,应及时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罚,对涉事主体的账号进行封禁。

    面对“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的巨大影响力,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监管,及时处罚。可以借助行业协会或联盟的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宣讲,提高从业者规范经营意识,引导行业内从业机构自律,共同塑造一个健康的测评行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