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口述 PDF版下载

版面: 口述

全国人大代表蔡浙飞:

让越剧“飞”向寻常百姓家


    ·人物简介·

    蔡浙飞,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尹派小生。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浙江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党代会党代表,文旅部2021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 口述:蔡浙飞 浙江小百花

    越剧团团长

    这是我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内心非常激动,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鞭策,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我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我将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履职过程中努力把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来自文艺战线的代表,我今年的建议是发挥中国戏曲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推荐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势传统文化交流互鉴机制,打造戏曲廊道,创立与之匹配的合同机制与常态化戏曲交流活动。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的中国戏曲,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贡献对外文化交流的力量。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任务,也给予了新的挑战,守正创新,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品剧目是我们现阶段正在做的。2022年,小百花越剧团创排了《钱塘里》《苏秦》两部剧目。这两部剧与以往的剧目有所不同,在保有诗意化的特点上,赋予了更多家国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钱塘里》是小百花越剧团历史上首部现实题材剧作,讲述了一个因车祸而延伸出的“有爱相伴、以善相拥”的故事。剧里讲述的是一个个平凡到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人,“小人物”也能通过自身发光发热。小百花越剧团是全女班,排演现实题材剧目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与创新,从题材到表演样式,再到音乐表现等,我们借鉴了音乐剧的表演手法,以更诗意的方式传递出人世间一种温暖与美好的意象,展现新时代新思想新面貌。今年年初,《钱塘里》在北京参加了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得到了广泛好评,专家们更是把《钱塘里》誉为新时代现实题材的新戏曲样板。

    相比《钱塘里》,越剧《苏秦》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剧,但我认为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以往才子佳人的题材不同,《苏秦》打破单线叙事,呈现多元思辨,为传统故事注入深刻时代命题。用诗化的意境、史诗的风格,体现出新编历史剧的独特风采。剧中讲述了苏秦的一生,他的前半生追求个人理想,光宗耀祖,后半生超越自我,将智慧、才学乃至生命献给那个年代,换来六国百姓的安居乐业。

    《苏秦》是我获得梅花奖、当团长后的第一部领衔主演的大戏,坦白地说,正是有了这三年团长的经验与积累,才能让我在舞台上把苏秦从小我到无我的境界更好地表达出来,丰富了我对人物的表现,有了一个鲜活生动的苏秦舞台形象。戏里有一段长达11分钟的唱腔,在这段唱腔里,要把苏秦从害怕、犹疑、彷徨、挣扎,到回忆初心的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这高难度的唱段要在舞台上一气呵成,并且准确无误地将人物每个阶段复杂的情绪表达到位,这需要的不仅是多年的艺术修养和舞台经验,更需要的是演员用丰厚的人生阅历去理解人物的内心。

    从一名越剧演员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塑造好每一个角色要先打开自我,用心用情,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回顾这些年,我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我的内心体悟,情感的映射,通过导演的总体把关和总体构思以及各位主创老师们合力创作,再经过演员的二度创作去塑造人物,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角色才会跃然于舞台上。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在小百花越剧团已经走过了30多年,它见证了我对越剧始终不变的热爱与追求,我也目睹了在新时代下小百花越剧团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一名戏曲人,能与越剧相伴一生,为千年文脉守护、为这份至美守候,尽一份薪火相传之力,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是我们戏曲人要用一生去做的事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前辈老师们的带领下,被文旅部列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如今,团长的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中,从一名演员到团长的身份转变,虽然让我感到有一些压力,但是更激励我要更加用心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仅要传承小百花团严谨的艺术氛围,也要保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包容气度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小百花团的演员不仅要学习越剧相关基础知识,也要学习各个门类的剧种,学习各类舞蹈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内心,储备能量,提升综合素质。目前,小百花团的人才梯次还是很可观的,对于成熟演员,我们会根据演员的特色去量身打造作品,对青年演员,则主要是以传承、复排前辈老师们的经典剧目为主,鼓励她们多演出、多实践,等她们各方面能力成熟以后,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量身定制作品。

    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越剧人才,推进越剧传承创新。早在多年前,我们就成立了“爱越基地”,深入各大院校、中小学等,做戏曲传播,争取做到全方位营造教学与欣赏这样的氛围,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戏曲,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与魅力。这样我们不仅是在锻炼队伍中发掘戏曲人才,也培养了更多的未来观众。

    未来,我将继续与小百花越剧团的同仁们一起努力,争取创排出更多符合新时代精神的作品,让越剧“飞”向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越剧的时代之美。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