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谷好好,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协会主席,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代表作有《挡马》《扈家庄》《昭君出塞》等。
■ 口述: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团长
作为一名在戏曲战线从艺37年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这次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是我人生的幸事。
如果说从学舞蹈到学戏曲是一种偶然,那么从昆曲闺门旦演员到刀马旦演员的转变,是我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坚守。
当年我攻刀马旦的经历,可以说是“扒了一层皮”的历练和成长。记得有一次备战《昭君出塞》演出,那是在一个炎热的盛夏,老师为了锤炼我的舞台功底,把唯一的电风扇也关了,穿上一层又一层沉重戏衣的我,戴上盔帽,拿着马鞭,无数次地唱做念打、跑圆场,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在那时是常态,我只能咬紧牙关,去挑战极限。如果不是平时如此刻苦地练功,就不会有舞台上那个真挚的王昭君舞台形象,这部戏也因此成了我的代表作,至今还是上海昆剧团经典保留剧目。
在我看来,当一名戏曲演员,就要不畏一切困难,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才会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风采。你说学戏苦吗?学戏当然苦,或许正是这种苦,才能咀嚼出戏曲的魅力。
从艺37年来,我饱尝练功之苦,也享受戏曲之美。舞台上的掌声,常常激励自己要不断超越自我。我曾在许多剧目中担任主角,比如《挡马》《借扇》《扈家庄》《盗仙草》等,凭借舞台上真情的演绎,我也被大家称为“百变刀马”。
我从一名戏剧演员到上海昆剧团团长,到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再到上海市戏剧协会主席,无论角色怎么变化,我热爱舞台、热爱戏剧、热爱昆曲的心从未改变,新的角色总是能带给我不同的思考,也带给我不同的挑战。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有京剧、昆曲、沪剧、越剧、淮剧、评弹等6家全国知名的国有戏曲院团。如何让观众体验好戏连台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激发出上海“戏码头”的生机与活力?这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些年,我们深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涵,重点策划推出了京剧《红色特工》,昆剧《自有后来人》,沪剧《陈毅在上海》,越剧《山海情深》,淮剧《寒梅》,评弹《战·无硝烟》等一系列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精品力作,这些剧目都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反响。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上海昆剧团倾力打造了全本《牡丹亭》,以上、中、下三台大戏的体量,精彩呈现原著的精髓,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完整演绎汤显祖原著《牡丹亭》全本55出的文艺院团,被专家认为是“本年度中国戏曲的重大文化事件”。
这次全国两会,我主要从如何为戏曲艺术留住人才、如何为舞台珍惜人才,从戏曲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权益方面考虑,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戏曲演员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武行演员的医疗保障,亟须得到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关注。我带来了《关于健全戏曲演员特别是武戏演员综合保障体系的提案》,此次提案,已得到全国戏曲界同仁们的高度赞同和关注。
我认为,只有解决了戏曲演员的后顾之忧,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给戏曲人才足够的安全感、信赖感,才能使他们在舞台上打消顾虑、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也才能为舞台留下优秀的戏曲人才。
前不久,我们积极筹备与故宫的合作签约。未来,我们将借助故宫丰富的戏曲资源和研究力量,重新构建文物与戏曲艺术的关系,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力图打造出既具历史底蕴又具时代风貌的戏曲新成果。在戏剧舞台上我们同心协力,一起圆我们心中共同的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