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乐活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乐活

打破年龄的魔咒,相信成长的力量——

不被定义的人生, 60岁她风华正茂


    “发现自己被抛入世界中后,我会持续创造我自己的定义。你可能认为你可以用一些标签定义我,但你错了,因为我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的确,无论男女,只要活着,我们始终都是一件正在“自我”加工的作品。莫慌张,做自己。不被年龄定义,不被标签绑架,相信自己,拥有积极、独立、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  胡杨

    阳春三月清晨起来,拍阳台上盛开的紫色风铃花、红色月季和粉色仙客来,选了任素汐的歌做视频背景音乐,她缓缓唱道:“你看花儿多红啊,笑话一般散落地上,你看世间朗朗有光照,留了树荫送我乘凉。你看你拉住我的模样,你别慌张,你如此慌张,你看十里繁华长街长……”

    不知怎么,眼前就浮现出今年奥斯卡领奖台上杨紫琼光彩夺目的样子。

    如果说我们能从杨紫琼的身上获得什么,那大概就是“面对年龄增长的勇气”。最近大家都被年逾60的杨紫琼刷屏了。继金球奖影后之后,杨紫琼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影后的华裔女演员。她诚恳的获奖致辞,更是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她告诉女人们:年龄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内心是否富足,女人“活出自己”便拥有了应对生活的底气。

    打破年龄的魔咒:不要让任何人去定义“年华已逝”

    “这个61岁的女人,治好了我的年龄焦虑。”32岁的宁宁在谈到杨紫琼对她的影响时说。宁宁说自己25岁左右那几年,过得一团糟,现在回想起来,那“不过是宇宙给自己重新调整轨道的机会”。

    宁宁说她之前看到过“中女时代”的说法,当时觉得有点“言过其实”,直到最近看了杨紫琼、王菲以及周迅们的消息,突然发现:当下所有“带感”的故事,真的都是一帮中年女人提供的,她们活得丰富、独特而有故事性。相比之下,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活得慌张而又千篇一律。

    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如今的年轻人虽然拥有更便利的信息渠道,但是互联网上有太多所谓的导师,致力于让你觉得三分钟、三个步骤就能改变人生、升华境界。眼前看似有太多前人给你踩好的路,于是人很难下决心走一条全新的路出来。有人那么贴心地给你总结好了规律、掰开揉碎讲明白了道理,于是犯错显得如此没必要。最后你会发现,所有人用的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语言和思想’,看似滴水不漏,其实完全经不起推敲,看似嘹亮,实则疲软。而那些像杨紫琼一样的女人,之所以到了60岁之后还能光芒万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无非是她们身上的每一寸肌理,都是自己长出来的。就像树有年轮,而草没有。”

    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到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但时代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超人们成长的速度,“社会时钟”不断敲打着当下年轻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宁宁坦承自己,“进入30岁之后,每天都很焦虑,有段时间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我闺蜜开玩笑说,‘明年你的生日礼物我都想好了,假发’。”

    可是看到61岁的杨紫琼,站在人生巅峰时说:“不要让任何人去定义‘年华已逝’。”宁宁突然就不那么慌张焦虑了。

    杨紫琼曾经表达过对于年轻的理解,她说:“50多岁、60多岁不一定就不年轻,你也可能20多岁就不年轻了。不要匆忙地活,要以自己的方式活,不然你就浪费了你的人生。”

    的确,年轻不在于数字,年轻与否,就在于你是否以自己的方式而活。杨紫琼的“励志”故事,再次提醒了我们:就算年龄与体能过了黄金期,但这并不必然代表人生黄金期就此终结。生命不息,只要自己不断突破疆界、自我完善,哪怕是人到中年或者老年,也依然可以创造自己生命谱系中的“黄金时代”。

    “女人,只要活着,就要激发自己最大的生命潜能,活出那个最佳版本的自己。”信心满满的宁宁说。

    相信成长的力量:“不要用你的能量去担心,要用你的能量去相信”

    “不要用你的能量去担心,用你的能量去相信,去创造,去信任,去成长,去发光,去显化,去治愈。”作为一个50多岁的女人,我对杨紫琼的这句话,心有戚戚焉。

    那天跟“80后”的弟妹聊天,说到婆媳关系,她提醒我说:“千万别抱幻想,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则告诉她我的人生信条——总是抱持相信“明天更美好”。

    记得当年我身怀六甲的时候,一个同事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是你最好的时候,等生下来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当时急切想“卸载”的我,就摇头说“不信”。

    结果是,养育孩子的过程真的是充满乐趣,即使辛苦也是一种加了盐的甜蜜体验。因为我把养育过程,看成是自我成长的契机。我坚信,孩子的到来,是来让我再次体验童年以及帮助我再成长的。

    其实,儿子上学期间成绩一直一般,我没“鸡娃”,好像也没有过度担忧他的未来。在我看来,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就已经为孩子的未来夯实了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后来儿子的“逆袭”也印证了我的“相信”。如今看来,这一切就像那句我喜欢的话:“无所求,必满载而归。”

    卡夫卡说:“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最近在读《庄子·秋水》,对“遥而不闷,掇而不跂”印象深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未来我们要保持信心,对眼前的事需要保持平常心,知足而乐。

    在心理学上有个“杜根定律”,其宗旨是“信心决定成败”。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相信自己,最初可能只是一个信念,而当你脚踏实地去努力奋斗,最后就会梦想照进现实。就像杨紫琼那样,用始终“在场”向世人证明——60岁也可以是风华正茂。

    我非常喜欢萨特的这段话:“发现自己被抛入世界中后,我会持续创造我自己的定义。你可能认为你可以用一些标签定义我,但你错了,因为我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的确,无论男女,只要活着,我们始终都是一件正在“自我”加工的作品。莫慌张,做自己。不被年龄定义,不被标签绑架,相信自己,拥有积极、独立、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萧伯纳有言:“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是的,女人最好的一面是时间给予的。不用为年龄而焦虑,只要为自己的成长而自豪。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