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税费视角下妇女服务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发布,研究显示:

湖南“女老板”超31万户,5年增一倍!

税费优惠政策、社会保障支撑、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因素激发了女性创业就业的动能


    ● 2018年以来,湖南女性创业就业范围已覆盖1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湖南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4.59万户增加到2022年的31.15万户,5年时间增长了一倍多;税收总额从2018年的310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431.5亿元,增长39.25%

    ● 数字经济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数量5年间增长117.63%,年均增速23.52%;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研发费用从2018年的22.6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5亿元,5年间增长151.88%

    ● 社会保险费2020年、2021年女性参保人数占全省总参保人数的比重均在29%以上;个人所得税系统“工薪所得”中女性申报人数由2019年的478万人增至2021年的617万人,增幅29.08%,高于就业人数总体增幅

    □ 邵伟 江昌法

    湖南女性创业就业范围已覆盖1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湖南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数量从2018年14.59万户增至2022年31.15万户,5年增长一倍多;湖南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税收总额从2018年310亿元提高到2022年431.5亿元,增长39.25%……近日,“税费视角下妇女服务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一组组闪亮耀眼的数据让人们看到三湘妇女对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

    该项课题研究由湖南省妇联、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联合开展。

    数字经济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数量5年间增长117.63%

    课题组组长、湖南省税务局一级巡视员、省税务系统妇联主席彭爱华介绍,“税费视角下妇女服务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课题借助税费数据覆盖经济社会领域“全”、反映经济社会活动“快”、数据颗粒度“细”、记载经济社会活动“准”的优势,并通过对税费数据相关指标进行筛选、萃取、整合及层层梳理,全面总结2018年~2022年妇女在推动该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丰硕成果,提出进一步推动妇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课题研究的三组税费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湖南女性创业就业范围已覆盖1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湖南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4.59万户增加到2022年的31.15万户,5年时间增长了一倍多;税收总额从2018年的310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431.5亿元,增长39.25%;

    数字经济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数量5年间增长117.63%,年均增速23.52%;女性法定代表人企业研发费用从2018年的22.6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5亿元,5年间增长151.88%;

    社会保险费2020年、2021年女性参保人数占全省总参保人数的比重均在29%以上;个人所得税系统“工薪所得”中女性申报人数由2019年的478万人增至2021年的617万人,增幅29.08%,高于就业人数总体增幅。

    “聚焦‘稳增长、促发展、保民生’这一分析主线,三组数据充分反映了湖南女性创业、创新、就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彭爱华表示,第一组数据反映出市场主体稳增、税收增速稳健等发展态势,第二组数据反映出数字经济提速、创新活力提振等发展态势,第三组数据反映出女性就业提升、社会保障加强等发展态势。

    三大成因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性别对于劳动参与的约束显著减弱,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行业更广、人数更多、贡献更大。”彭爱华说。

    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动荡、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党中央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及时果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举措,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税费优惠政策步步加力、不断扩围。

    “从‘减税降费’到‘减税降费+缓税缓费’再到‘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留抵退税’,在中央宏观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湖南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彭爱华介绍,近5年湖南以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纾困发展为重点,围绕简并降低增值税税率、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2022年全省共退、减、缓各项税费超1000亿元,“在税费优惠政策的加力赋能下,有效减轻了女性创业就业税费负担,为妇女创业就业注入强心剂,进一步增强了女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

    在社会保障支撑方面,2022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女性参保人数达到1707.5万人。“这5年,湖南城乡妇女养老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妇女参保率大幅提高,人人享有养老保险成为现实,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持续实施,妇女受教育状况不断改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彭爱华表示,妇女在国民教育体系各层次中参与度大幅提升,也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女性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

    妇女服务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比如,女性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入水平相对不高、就业相对饱和的行业。从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数据来看,女性灵活就业参保人数占比过半,反映女性就业稳定性偏低。从参保数据看,与基本养老保险女性参保人数1707.5万人对比,工伤保险购买人数仅为429万,失业保险购买人数为297万,参保人数差额较大,说明对女职工人身安全、就业中断方面的保障还不充分。

    从2019年~2021年全省女性自然人个人所得税额分析,尽管女性就业人数呈小幅上升趋势,但个税占比从24.94%降至16.61%,表明女性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适配性不高。随着“全面三孩”生育政策的施行,进一步加大了女性平衡生育和职业之间的难度,女性职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另外,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别也很大。2018年~2022年,女性法人代表企业年税收贡献额均超过100亿元的只有长沙。同时,科技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湖南省2021年研发费用总投入为1029亿元,但女性法人代表企业投入仅为57亿元,总体占比较小。

    建议搭建女性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等促进妇女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妇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课题组给出了政策建议。

    “搭建女性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很重要。多部门可以联合深入开展女性大数据分析,建立女性就业创业能力评估模型,根据评估得分为女性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政策和融资、就业、创业等多项服务。”彭爱华表示,也可以探索借鉴“飞地经济”概念,在全省探索实施“女性飞地”发展新模式,构建起“纵合横通、互帮互促”的湖南妇女发展新格局。

    “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生育相关财税政策举措,出台一揽子支持生育税费政策。”彭爱华介绍,具体来说,可以对企业和其他组织增设托儿、育儿等基础设施的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100%加计扣除,也可以对生育相关的奶粉、尿不湿等居民日常用品通过低税率或零税率方式降低生育家庭承担的增值税负担,“我们还可以将家庭生育成本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扣除范围,对吸纳生育后返岗员工的企业可按人数享受一定额度的专项财政补贴等。”

    “这些举措可以切实解决女性生育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彭爱华看来,完善生育相关财税政策的举措意义重大,“它将进一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机构设立和运营,保障生育妇女就业权益,构建国家、单位和家庭的共赢格局。”

    “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无酬劳动经济价值评价机制,承认家庭女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将家庭妇女做家务或者照看家人的时间参照服务业标准,换算成等值的市场价值,并计入GDP计算口径中。”彭爱华说,通俗一点来说,女性在家庭里做的家务应该计算她的经济价值,让家务劳动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进一步完善女性特殊群体社保方式,是彭爱华和课题组提出的另一项建议。“建议进一步探索对生育妇女、家庭妇女以及新业态劳动妇女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方式,着力解决生育妇女中未就业人员无法享受生育津贴问题、家庭妇女社会经济地位低、基本权益保障相对较弱等问题,切实保障好女性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