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作为一名来自边境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每天6点就会来到学校。“如果看见老师在教室里,孩子们就会更自觉拿出书本做练习或阅读。”黄花春说,从教24年,她担任了16年的班主任,几乎天天如此。
在一线教育岗位工作了20多年,如何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始终是她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身为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每年都要去当地城镇、乡村的多所中小学调研走访。
黄花春认为在边境地区,更需要加强学生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教育。每一年的德育计划中,学校都会在班会课和相关主题课程中特别强调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来到边境的老师,学校会给他们确立一个基本的责任,就是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教师更要切实履行守边固边的基本责任,给学生们做一个好榜样。
根据近五年履职中的所见所闻,黄花春认为,虽然城镇学校和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各种设施、设备、师资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师资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黄花春说,“这个问题我在前年和去年全国两会上都汇报过,乡村的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城区读书,城区学校就变成没有办法控制人数的大班,而乡村学校就经常三个老师教五个学生,甚至三个老师教两个学生。”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乡村学校的师资和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家长和学生们的需求和期待。
黄花春把这些担忧和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2021年3月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听取了黄花春的汇报和建议。李克强表示,国家将研究出台倾斜政策,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委托和定向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收入待遇,让他们在乡村愿意留、留得住。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黄花春调研走访了广西几个边境县市的17所学校,这种调研她从2018年就开始了。通过调研,她发现在不少城镇学校,“双减”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开展文体活动,但农村地区学校的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却并不理想,面临着缺乏专业文体教师,文体活动器材、设施不足等实际困难。
为让边境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黄花春提出几个建议:一是教育部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把课程具体化、规范化;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学校和学生提供职业体验活动的场所和机会;三是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指导水平。
除了调研学校的基础教育水平,她还密切关注着乡村学生教育课堂之外的多方面问题。近几年,她也多次在两会期间建议关注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
黄花春认为,城市的孩子有阅览室,有图书馆,有各种文体活动中心可以去,但乡村的孩子们缺乏这些丰富的设施。在家里玩手机,时间久了容易近视,且沉迷网络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面对这些具体问题,她呼吁乡村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有条件的可以用上电子图书或是音像设备,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
多年履职,黄花春一直用心用情用力地投入每一件实事,收获了当地老百姓和学校师生的信任。她的很多建议得到了回复和落实,黄花春觉得收获了满满的实现感。她感觉这几年履职更有动力,更有热情。“尽心尽力不留遗憾。”黄花春说,这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送给自己的一句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