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白晨 发自北京 2023年3月25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传化慈善基金会、北京群学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总结发布会暨清华·中国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会。来自高校、媒体及社会各界读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传化集团副总裁、传化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徐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发表致辞与讲话。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研创者沈原教授、周潇博士、马丹博士做主题演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言。
彭刚在讲话中表示,3月19日,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多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既是这个时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经典范例,也是百年清华社会调查的传统。希望清华大学社会调查的工作进一步展开,延续清华社会学的优良传统,把握时代变迁的脉络,记录社会变迁的历程。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聚焦转型实践的逻辑,针对真问题搜集资料与数据,展开深入研究分析,推动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推动本土社会理论的发展。
童根兴表示,社科文献出版社拥有专业的社会学学术出版团队,五年多来伴随着卡车司机系列研究一路走来,为我们认识变迁中国提供了一套方法论,并树立了一个文本典范,一个学术出版的典型案例:一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的出版形态,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社会学研究者如何以他们的学术立场、学术方法、学术观点参与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二是中国卡车司机的调查研究和写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社会学研究者如何认识巨型变迁社会提供了一种方法;三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为新时代如何打造社会调查文本提供了一个范例。继《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的出版之后,中国社会调查报告系列也陆续加入了新成员。后续社科文献出版社也将进一步做好学术出版服务,为新时代的调查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天夫介绍了清华社会学的社会调查传统,认为中国社会调查报告是一种新思考,是记录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变迁过程的新方法,呈现出来的文体和材料、理论之间的勾连也是一种新的方式。后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将继续开展一系列调查,如中国医师调查、中国职校调查、中国新农人调查等。目前中国医师调查第一部——《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已于2023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会上发布了《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城配·冷链·跨境》。沈原教授、周潇博士、马丹博士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主题。沈原以《冷链运输与冷藏车司机》为题,介绍了从事公路冷链运输的卡车司机群体的劳动过程。他认为,对冷藏车司机的劳动与生活的揭示,或可有助于把握整个卡车司机群体结构转型的方向。周潇以《同城配送与城配卡车司机》为题,呈现了“同城配送与城配卡车司机”群体的工作与生活,有助于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互联网物流平台对货运业和卡车司机的影响。马丹以《跨境运输:卡车司机的特殊劳动》为题,以中国-老挝的跨境运输为例,分享了跨境运输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和劳动形态,为卡车司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课题。
据悉,经过五年有余辗转各地的田野调查,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分门别类地对公路货运业涵盖的各不同劳动主体和工作安排开展调查,积累了关于卡车司机的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调查所及10个省区市、20多个城市,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2247份,访问卡车司机、物流从业人员、各类管理者共计449人,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共5卷,计161万字。《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是具有学科方向性和学术支撑点的调查报告。未来,调查团队力求从调查发现的各类经验材料中萃取精华、构建概念,力求丰富和推进劳工社会学理论,以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