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恋而优婚、婚而优生、生而优养、养而优教,是“浙有善育”的四大愿景

“共富”路上育儿友好型社会新图景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溪三村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家长与孩子做平衡板亲子互动游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养育实践基地,引导新手爸妈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养育指导实践区的教学厨房内,主要开展4~6月龄的宝宝辅食添加和18月龄以上的食育课程;儿童保健服务区内,为减少儿童恐惧心理,保健服务上做了很多“育儿友好”精细布置……这是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日前在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看到的场景。据了解,围绕“浙有善育”,浙江省开展了一系列优质养育服务。

    “浙有善育”是浙江省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该项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系统探索解决不愿婚、不想生、养不起、教不优等问题。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同向发力、密切协作、积极推进,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举措落地群众有感,共同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打造“浙有善育”金名片。

    完善顶层制度 为“浙有善育”领航

    在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生完孩子办理出院手续时,老家在贵州的欧阳女士惊喜地发现,除了医保报销费用外,她还额外获得了2000元的生育补助。

    吴兴区人民医院位于织里镇,根据当地出台的《织里镇创业安居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欧阳女士享受到妇女儿童特惠医疗政策。《方案》涵盖了安居、教育、就医等一揽子利好政策。针对妇女儿童群体,《方案》特别拿出“真金白银”——“出台织里镇妇女儿童群体就医优惠政策,织里镇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对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妇女、住院治疗的妇女儿童实行一定金额的补助。”

    鼓励生育的政策,正一个个在浙江落地。

    “浙有善育”需要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事实上,近年来,浙江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力推积极生育。

    如今,浙江已构建起“1+1+N”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即以1个条例——《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1个实施意见——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N个配套政策为架构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提升儿童医保待遇;三孩家庭购房、租房倾斜,小区改造增补托幼设施;企业女职工产假期间给予用人单位50%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制定全国首个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试点方案;印发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一项项政策的出台,丰富了鼓励生育政策的“工具箱”。

    目前,各个部门也在积极挖掘政策潜力,完善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领域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提升优化环境 为“浙有善育”护航

    恋而优婚、婚而优生、生而优养、养而优教,是“浙有善育”的四大愿景。愿景化为实景,是一道民生必答题。

    春节过后,杭州市上城区青荷苑社区的荷苗童乐园·东方未来托育园迎来了入托小高峰。“离家近、专业性强、收费合理”是家长选择这家普惠性托育园的原因。

    青荷苑社区是城区老旧小区,在“旧改”过程中,社区克服多重困难,新增了2000平方米的配套空间。考虑到居民对托育的高需求,社区优先建设了“家门口”的托育园,打通托育服务“最后一公里”。

    补齐0~3岁婴幼儿托育等薄弱环节是“浙有善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浙江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3周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大力完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布局,新建社区按每千人10个以上托位标准配置托育服务设施,未满足托位标准配置的待建、在建和已建成社区要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加快增配。

    “经常有家长来问‘我们家附近有没有空位’‘哪里设施、服务更好’‘哪里的价位更合适’等这些问题。”拱墅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巧珍说。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全区有70%以上的婴幼儿以家庭照护为主,大部分家长倾向于选择托幼一体和社区办普惠性托育机构。

    目前拱墅区已建成40多家普惠性机构。同时,面对庞大的以家庭照护为主的群体,拱墅区另辟蹊径,在全国率先提出在社区家门口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医育结合养育活动进驿站,以满足70%婴幼儿家庭养育的难题。

    为以点带面推动浙江普惠托育服务事业发展,浙江选定杭州市拱墅区、湖州市吴兴区等17个县(市、区)为首批省级普惠性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去年,全省普惠性托位增加4.9万个。

    这两年,乘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东风,浙江对越来越多的公共区域进行了适儿化建设或改造。交通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第三卫生间成为公共厕所标配,“妈咪暖心小屋”覆盖面不断提高,妇儿综合服务驿站常态化运作,一条条充满童趣、安全的“通学路”出现……硬件设施设备的儿童友好,让儿童享受更加优质的健康成长环境。

    与此同时,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也在同步跟进。去年6月起,浙江将女职工“生育权益”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创新生育成本分担机制,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出台《关于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工作的意见》,建立联合约谈、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浙大妇院实施“生育能力保护、出生缺陷防治、母婴安全守护、幸福分娩促进、优育能力提升、妇幼数智创新”等六大工程……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质量,让生育者“想生敢生”。

    数字赋能 为“浙有善育”续航

    今年年初,杭州李女士怀孕后,发现了一款“宝藏”应用。

    “我怀孕后,社区给我打电话,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还向我推荐了‘浙有善育’的应用场景。”李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应用场景,众多服务“一键触达”,实在太方便了!

    去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通过增量开发、多跨协同、综合集成,全新打造“浙有善育”综合集成应用。在“浙里办”上线“浙有善育”专区,围绕“婚、生、养、教”各阶段,集成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服务应用40余项,重点面向0~6岁婴幼儿和适龄婚育妇女。

    对于身处孕期的李女士来说,觉得最方便的是生育登记、“出生一件事联办”等证件,可以通过线上快捷办理。

    浙江省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该应用的证照链路已集成了结婚证、生育登记单、母子健康手册、出生证、接种证、户口本、社保卡、入托预约单等八项全生命周期证照的办理和查询服务。

    除了证照链路,应用重要的一条链路是服务链,从婚恋时的婚姻登记,到生育时的孕前检查、产前随访、产后访视,再到养育时的喂养自测、儿童健康检查、疫苗接种,以及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双减服务等便民服务模块,深受老百姓喜欢。数据显示,“浙有善育”已累计服务群众500万人次、办理证照72万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9.7%。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