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天津市静海区探索创新“四同”机制

用好“加减乘除”四字诀 答好移风易俗“民生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刘巍

    在天津市静海区华康街道工作的“95后”乔新棋因为工作关系,一直没能回河北省老家举办婚礼。前不久,参加街道组织的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后的她深受启发,和爱人商议之后,他们决定举办一场与众不同的婚礼。

    这天一大早,小乔简单梳妆打扮,换上一袭红裙,就和爱人来到电脑前。视频里双方父母、家人和好友已经进到预定好的会议室里,翘首期待这场充满新意的“云上婚礼”。

    “虽然没有华丽的婚纱加持,也没有热闹的喜宴排场,但我们真心觉得这场婚礼独一无二,减负不减爱,仪式感满满。”小乔激动地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能够以实际行动引领文明节俭的时代新风,我感到很自豪!”

    小乔的这场“云婚礼”,代表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新事新办的“新风尚”,也是静海区多年来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的缩影。去年被全国妇联确定为“移风易俗”试点区后,静海区以此为契机,探索建立“四同”工作机制,以“加减乘除”四字诀,破解新时代移风易俗的民生“考题”。

    同题共答:“1+N”模式跑出“加速度”

    把党建引领这个“1”写好,才能画出移风易俗的最大“同心圆”。围绕移风易俗工作,静海区召开部署推动会,建立起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和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责任部门和街镇分管副职为成员的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以党建引领为支撑,党群共建、党员示范、全民参与、全要素融合的“1+N”模式,也标志着“移风易俗·静海在行动”试点创建正式启动。

    为了下好先手棋,围绕农村基层移风易俗现状及突出问题,静海区组织专门力量走村入户展开调研,区农业农村委、区妇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将深化婚俗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列入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把试点创建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大工程”,有力统筹各级各类阵地和资源。

    在“1+N”模式引领下,宣传发动、主题实践、志愿服务、专项整治、建章立制、星级考核……一系列动作接连展开,协同推进,区、街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创建任务一贯到底,跑出了同题共答的静海“加速度”。

    同心共治:“人情减负”减出“新风尚”

    移风易俗要让群众有看得到、摸得着的获得感,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减法”。多年来,静海区以激活“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功能为抓手,走出一条破解移风易俗“减法”难题的有效路径。

    早在2018年,静海区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街)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村街结合村情实际,商议确定婚丧嫁娶办事程序、服务规范、禁止事项等,并将礼金、车辆、宴席的具体标准和奖惩措施等纳入《红白理事会章程》,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公告乡邻。

    目前,全区415个村街(社区)不仅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和“六有”标准化,还在基层实践中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升级版”。唐官屯镇王千户村将闲置场地改造提升,建起红白事专用餐厅,规定村民办理红白事就在餐厅内用餐,既杜绝了村里占路搭棚的不良习俗,又能近距离监督餐食酒水标准。

    一开始,有村民觉得红白理事会“管得太宽”,可时间一长,看到各家办事都是统一的标准,再也不用为“人情债”和“讲排场”犯愁,极大减轻了父老乡亲的经济支出和心理负担,真正把大家的心气儿“理顺”,也因此“理”出了群众期盼的文明乡风。

    陈官屯镇以村规民约作为撬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支点”,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创编出融合“忠孝仁义礼智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并与时俱进进行修订调整。

    “破旧俗、不攀比,婚丧事、俭办理……此民约、村民定,齐执行、百事兴”“一家人、分长幼,敬父母、增福寿……红白事、不铺张,谁节约、谁荣光,立村规、表民声,守民约、正乡风”……“三字经”形式的村规民约被制成展牌或刻在村里广场的石碑上,朗朗上口的韵律和简单质朴的道理就这样规范于行、浸润于心,培育出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陈官屯镇的吕官屯村也在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和天津市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同频共振:“乘数效应”释放“新动能”

    用“小积分”兑出“大文明”,也是静海引领全民深度参与移风易俗的一大“神器”。制定出台《静海区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实施方案》,将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乡村建设、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家庭美德、公益美德、兴业致富和其他项目等九大类52小项制成评分模板,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通过示范带动、分期分批、全面铺开的方式推广运用积分制。从最初的17个示范村迅速辐射至17个乡镇240个村。

    梁头镇作为实施积分制的先行试点镇,因地制宜调整和完善“积分制”评分体系,探索建立正负清单、建立积分存折、研究开发线上积分小程序、开设积分兑换超市,还将各村累计的总积分作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先进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截至目前,该镇辛庄子村常住户籍家庭中已有200户上线积分制管理系统平台,上线参与率达到83.2%,村民之间互比互学、争先创优的劲头十足,形成了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的正向循环。

    同建共享:“移除陋习”易出“新气象”

    一治一倡,疏堵结合,才能彻底移除陈规陋习,易得新风劲吹。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静海区自2022年11月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并将开展治理工作的举措成效纳入行政村评星定级考核指标体系和文明村镇测评,有效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

    静海区民政局牵头对全区婚庆、殡葬等机构和相关市场主体开展专项整治和业务培训,及时纠治行业不正之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在清明节前夕,采取联合执法、日常巡查等“硬核”举措,对违规制造、销售、焚烧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行为开展“拉网式”专项治理。同时,强化正向引导,充分利用大喇叭、微信群、倡议书等形式,引导群众文明祭扫、移除陋习、倡扬新风。

    为推动全区上下同建共享、成风化俗,区妇联、区文明办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为契机,联合开展“移风易俗·静海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面向全区发出倡议,号召人人参与、家家共建、全民共享。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妇女之家、道德讲堂成为移风易俗宣传主阵地,农民写“金句”、“好儿媳”评选、“敬老节”演出、青年交友联谊会、新人集体领证……在群众喜闻乐见、精彩纷呈的宣传实践活动中,移风易俗的新理念随之飞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点滴。

    据悉,静海区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健全“四同”机制,拓展辐射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答好移风易俗的时代“考卷”,为深化基层治理、培树文明风尚、推进乡村振兴赋能聚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