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栏目:家视界

版面: 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各地延长婚假助力提升适龄青年群体结婚意愿

惠民举措如何让新人拥有更多获得感?


    网友普遍赞同延长婚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各地出台了多项生育支持措施。河南、山西、安徽等部分省份陆续对人口和计生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有关延长婚假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除了对婚假的“最长”“最短”两个极端羡慕和吐槽外,网友的问题集中在“婚假制度出台的标准是什么?”“婚假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等制度设计,以及对婚假太长无法兑现的担忧等方面上。

    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准新人”、用工方负责人、相关专家。

    各地婚假长短不一

    从目前公布的各地新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来看,不同省市对婚假的规定差别较大。

    对于婚假的具体天数,我国在法律层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直系亲属去世可以享受1~3天的婚丧假,并可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婚丧假期间职工工资照发。

    虽然这一规定明确是针对国企职工的,但也成了后来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执行婚假时的一个主要依据。此外当时鼓励晚婚,各省在出台相关条例时在沿用“3天婚假”的同时,还对晚婚夫妇“奖励”一定的晚婚假。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属于地方立法权限,因而婚假如何延长,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2021年8月对该法进行又一次重大修改,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出“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

    此后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陪产假,并出台相关支持措施鼓励生育。与此同时,各地均取消了晚婚假,部分省份将婚假在原来3天的基础上予以延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江苏南京、天津、安徽、江西等多地明确延长婚假。其中,江苏南京可以享受婚假15天,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婚假调整为10天,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则直接删除了晚婚假的规定,婚假变为法定的3天,而甘肃、山西两省将原来的最长晚婚假30天作为婚假的执行标准。

    为鼓励婚前检查,陕西、宁夏、黑龙江、河南等地在新条例中规定,若主动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可以获得额外的婚假“奖励”。如,陕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夫妻,在法定3天的基础上增加10天婚假;宁夏则规定婚假为10天,主动参加婚检的夫妻增加3天婚假;黑龙江的婚假为15天,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增加10天;河南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8天,参加婚前检查的可再增加7天。依此计算,黑龙江、河南两省的新人最多可分别休婚假25天和28天。

    如此,全国各省区市最短和最长婚假相差10倍之多,更多省份婚假天数集中在10~25天。

    劳资双方各有话说

    “3天婚假根本不够用。光是在路上的时间就差不多两天。”来自山西运城农村的荆志明,目前是中铁三局山西某项目部的一名工程师。同是大学同学的妻子毕业后考取了老家四川成都的一家事业单位。“去年领了证,但因为疫情,双方老家都没有办正式婚礼。”

    小两口打算今年“五一”小长假在各自的老家补办婚礼。“仪式总还是要有的,毕竟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嘛。”虽然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可以调休5天,但对于小夫妻准备出国度蜜月的计划而言,仍然是“时间太短了”。

    虽然山西出台了相关规定,婚假可休30天,但小荆妻子单位远在四川,“2016前,四川省相关部门规定晚婚夫妻,婚假可以延长到最长20天,但新修订的《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婚假3天,取消原有的晚婚假。‘五一’调休5天,再加上3天婚假,四川山西来回跑,还是挺累的。”

    婚礼筹备基本靠双方父母,小夫妻只是到时候负责“出场”。考虑到身在乡下身体不太好的父母,小荆觉得于心不忍,“但实在没办法,公司的事太多,不可能请太长时间的假。”荆志明告诉记者,小两口原本准备出国度蜜月的计划,只能延后到国庆节期间了。

    与荆志明相比,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任法律顾问的霍瑞,关注的焦点并不在婚假的长短。“公司KPI考核(即关键绩效指标)压力很大,996是常态,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刚刚完婚的霍瑞戏称自己的行业很“卷”。“即便有一个月的婚假,大家也是有假不敢休。”

    记者在微信好友中进行的婚假问卷调查显示,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基本都能按照当地规定享受各项婚假、产假,民营企业员工虽然有婚假、产假,但满额休假的比例不到50%,自由职业者则普遍“不太关心相关规定”。

    “婚假体现的是公司的人性化管理。”苗俊青是国内一家知名教育媒体的负责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员工都希望能够获得相应的支持和关爱,包括婚假、产假、陪产假等福利政策,不仅能够使员工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得到平衡,也能够让员工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苗俊青认为,公司在制定婚假、产假等相关政策时应该多征求员工意见,在具体执行方面鼓励员工提前申请。比如,对于年轻人较多或者女性员工较多的公司,应该尽量提前沟通,避免扎堆休婚假、产假的情况出现,并提前做好工作交接。

    政策落地尚需努力

    那么,婚假到底多长比较合适?在一场媒体发起的网络投票中,大家普遍赞同延长婚假,但对于婚假的长短,网友认为15天以上的婚假较为合理,理由是“跨地区婚姻越来越多,按国内中等距离城市计算,双方回老家办婚礼,至少需要半个月”。也有网友建议:婚假15天,搭上一个小长假,或是带薪年假,也能凑够一个“蜜月”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延长婚假对于适婚群体而言是一个利好政策。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体现,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三孩政策出台后,作为生育支持政策构建体系的一部分,适当延长婚假,有利于增强适龄青年群体的结婚意愿,也是提高生育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各地的婚假时间是依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很难简单地用婚假天数做横向比较。”陆教授表示,各地婚假天数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是综合考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用人单位结构后确定的。“各地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应该倾听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声音,对在婚假、产假等制度执行方面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地,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跟进了解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这项惠民政策真正得以落实。”

    “婚丧嫁娶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与多数劳动者息息相关。”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丽霞认为,中华民族格外注重家庭关系,婚姻则是连接双方家庭的纽带,婚礼涉及双方家庭及亲友的联系交流、宴席和仪式筹备等,习俗复杂,耗时日久。“近年来外出务工、跨地区婚姻较为普遍,使得短婚假已不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延长婚假既符合生活实践经验,也符合人民期盼和劳动保障的要求。”

    “延长婚假有利于小两口在彼此家乡举办婚礼,也可以增加与双方家人的互动交流,对在结婚初期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很有意义。”王丽霞表示,婚假差异和各个地方的需求有关,应当因地制宜。比如发达地区用工成本相对较高,民营企业占比较大,在制定政策时也要考虑这一因素。“总体而言,婚假等福利政策在体制内执行相对顺利。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环境让包括体制外的职工也能真正享受到这一福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