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作为物资管理人员,要树立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为项目节省每一分钱,坚持好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的工作原则。”在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项目部,物资管理人员谢艳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是她恪守的工作理念。
无论哪一个项目现场,在钢筋混凝土的楼宇间,在野外山林中的工地,谢艳阳和她的女同事们是这里的少数,她们不仅因为性别差异在这个男性为主体的群体中显得引人注目,她们更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成为这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发挥着她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作,平凡而充实
2011年大学毕业后,谢艳阳来到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工作。谢艳阳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到玉树参加震后重建,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从一名大学生到员工的谢艳阳经历了最初的工作洗礼。
初入职场的谢艳阳工作责任心很强。她在物资部工作,每天做账、跟供应商对账、做公司各种报表,这些都是她的工作。有次赶一个公司的报表,那天赶了个通宵还差一点没做完,眼看时间到了报表还没出来,谢艳阳着急的鼻尖冒出了汗。
“我听到办公室外传来公司取报表的同事的脚步声音时,慌得不行,那声音就跟走在我心尖上一样。”初入职场的那一幕,到现在谢艳阳还记得。
震后的玉树条件很差,到处是断壁残垣,路是泥巴路,交通很不方便。住的是帐篷,早上起床后可以看到身边吃草的牦牛。用水每天每人一桶,经常会断电,以至于她的一台电脑都被闪坏了。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在这样的环境下,谢艳阳在玉树坚持了四年的时间,其后又在西宁工作一年。
五年的高原工作经历,让谢艳阳从一个懵懂好奇的女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老练的中铁员工,其间她也成为一名党员。此后,她还参加了安徽宣城至绩溪段高铁项目承建等。在目前东乡的项目部,谢艳阳负责管理20多个项目的物资管理以及和合同签订的相关事宜,她和同事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工作对我们而言,已经习惯了,平凡而充实!”谢艳阳说。
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有担当
作为中铁的员工,常年漂泊在外,与家人分离是常态。但工作性质如此,在家和工作之间,她们没有太多的选择。
对兰州姑娘田坤娜而言,选择这份工作很大原因是受自己的家庭环境影响,因为父母的工作都是和铁路打交道的,大学毕业后她自然选择来到这里工作。
田坤娜刚开始是在北京的公司工作。她记得自己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修建一条运煤的铁路线。她是项目资料员,除了平时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数据,她也经常下工地。因为工作在野外,住的是板房,吃的是从山外面拉来的水。板房的质量不好,有一次山里刮大风,居然把屋顶给掀翻了。妈妈给田坤娜打电话,听到田坤娜的工作环境,心疼得不行。
虽然田坤娜没觉得工作有多苦,但几年下来,作为独生女的田坤娜还是非常挂念在兰州的父母。几年前,田坤娜经申请调到了在兰州的公司工作。“虽然还是在一线工作,但毕竟离家和父母近了。”田坤娜说。
作为一名老员工,老大姐张莉如今是自己选择来到项目一线来工作的。张莉和爱人都是中铁职工,张莉记得,孩子才两岁的时候她就出来做项目了,至今她在这5个单位工作了30多年。再过几年她就要到退休的年龄了。现在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家里也没什么牵挂,如今选择在一线工作,她很享受这段为时不多的工作时间。
“那些年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孩子的关心太少,现在想起来,需要弥补的真是太多了!”张莉平缓的语气中还是带着些许伤感。
据悉,截至目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926人,其中女职工426人。目前该集团以EPC模式承建的东多县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项目,包括住宅楼55栋、医院和学校10所以及市政道路、 生态廊道、产业园等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东乡县异地搬迁移民的生活的硬件设施条件和生活水平与质量,同时彻底解决偏远山区分散群众的上学、就医、吃水、住房、行路、增收等问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帮助近2万名群众实现安居梦。
“从年轻时的满怀激情到今天的平静,我觉得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有担当,就得去把工作做好!”张莉说。
“工作和自己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学习、争创佳绩,做好服务工作。作为一个女性和母亲,我也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谢艳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