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伟
“这份荣誉,对我们来说,既是无上荣耀,也是里程碑,更是新的起跑点。”近日,在湖南省妇联开展的“致敬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送奖到基层”授奖仪式现场,湖南省长沙市第四看守所所长廖静接过金灿灿的荣誉奖牌时激动地说,“我们深受鼓舞,定将不负妇联组织和上级党委的关怀与信任,立足岗位创一流,为实现公安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长沙市第四看守所暨长沙市女子看守所,始建于2010年2月,是连续10年保持“全国一级看守所”称号的特大型看守所,负责全市女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余刑3个月以下女性罪犯的集中管理、教育、改造。目前,女警人数占全所警力的96%,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娘子军”。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公安部“集体一等功”、“全国青年文明号”“湖南省巾帼文明岗”等40余项荣誉,成为湖南公安监管系统一面鲜亮的巾帼先锋旗帜。
以心换心的“温情感化”
一直以来,看守所的管教民警熊吉红心里总是惦记着长沙市社会福利院里一名9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名叫小军(化名)。4年前,小军的母亲李某因涉嫌抢劫罪被关押进看守所。李某生性霸道。“她经常在监室里打架闹事、泼菜汤,甚至攻击民警,向民警吐痰……”熊吉红回忆,刚进看守所的李某不服管教,非常不配合。
随后,熊吉红找到派出所的办案民警,经过沟通,了解到李某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原来,李某是外地人,来长沙多年,有过几段婚史,却没有办过结婚证,生有3个小孩,两个大的跟男方,小军则带在自己身边。小军的父亲是长沙本地人,但因贩毒在广东服刑。
“当时,年仅5岁的小军无人看管,非常可怜!”熊吉红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派出所民警联系,将小军送到了社会福利院。一段时间之后,熊吉红便和该所的几位民警买了玩具、水果和一些好吃的,来到福利院看望小军,陪他聊天、做游戏。回到看守所,熊吉红将小军的情况告诉了李某,并把在福利院拍摄的照片给她看。李某看着照片,瞬间被感动得哭了,并为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向民警们道歉,说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民警,“你们都是好人啊!”
之后,李某在看守所羁押的10个月时间里,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攻击过他人。离开看守所,去监狱服刑前,李某向所里的民警们深深地鞠躬,表达谢意。
李某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押人员情绪失控、不服从管教、骂人时,女警们从不畏缩,也不粗暴执法,而是严格规范稳妥处置,以心换心、以文化人,用心对待每一位在押人员。许多在押人员都被看守所内的温情和爱心深深感化,把女警的关心、教育变为自己积极向善的动力,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近年来,该所共收到感谢信和锦旗数百封(面),女警们因表现突出获上级表彰奖励100余人次。
让活动和教育“启迪心灵”
被子叠成豆腐块、洗漱用品摆成了直线……走进监区,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该所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将在押人员的一日生活打磨成19个环节,在押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行为规范。长沙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支队长沈新宇介绍:“去年以来,全市公安监所根据上级部署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长沙市第四看守所精益求精,打造了全市样板。只有教会了被监管人员懂规矩守纪律,才会敬畏法律,从而达到教育转化他们的目的。”
“我希望,我们只是一面之缘,从这儿出去后你就再也不要回来。”印在监区主通道墙上的这句话是看守所全体警官坚持不懈的追求。为了降低重复犯罪率,该所在文明管教上用心发力:积极探索分类教育,重点开展过渡监室法制教育,挖掘有法律特长且认罪悔罪的在押人员作为日常法制宣讲员,未成年人监室专门设置初高中文化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挑选“老师”、提供“小黑板”、按课表授课,留所服刑监室开展技能知识培训,为再就业打基础;利用智慧监所建设开通图书自助借阅功能,提供品类丰富、健康有益的书籍供在押人员阅读;精心挑选、付费下载《中国》《国家宝藏》《中国司法》等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法制类视频资源给在押人员学习;举办韵律操、集体舞大赛、“希望与梦想”主题合唱赛、电影周放映、叠军被和队列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文化教育、启迪心灵的着力点……
自建所以来,该所已帮助数千名女性被监管人员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有效降低了在押人员的再犯罪率,成为展现湖南公安法治文明的窗口,并获评“CCTV中国(湖南)十佳法治人物”。“低下头柔情似水,抬起头坚硬如钢。这是我们不变的姿态,无悔的选择!”看守所女警们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