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阿姨,我妈妈这几天一直在手机上和一个人聊天,对方说让她每天在手机上刷单,就可以挣好多钱。我觉得和您给我们讲的网络诈骗有点儿像,您能不能到我家看看呀?”接到辖区一名小学生的求助后,王之君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了对方家中。
“当时,学生家长已经按照对方要求,准备给指定账户转账,因为前期刷单收到了小额佣金,这位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对方设计的陷阱里。”从接警到完成预警,全程不到一小时,王之君说自己是在和骗子“抢人”、和时间“赛跑”。
“还好,我跑赢了!”王之君的笑容里写满了“胜利”二字。
跟骗子“抢人” 与时间“赛跑”
王之君是山西省晋城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巾帼反诈宣传队”的队长,她戏称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盯着老百姓的钱包”,“和骗子抢人、抢时间,抢老百姓的钱包,只不过我们是往紧捂,骗子是想方设法往外掏。”
王之君所在的“巾帼反诈宣传队”组建于2021年6月,43名女警,平均年龄29岁,这个组建不到两年的集体在不久前晋城市寻找“最美”系列活动中,被市委宣传部、市妇联授予“最美巾帼奋斗集体”荣誉称号。
网络诈骗多发,骗术花样翻新。如何宣传,宣传什么,怎样宣传,是“巾帼反诈宣传队”成立之初需要厘清的几个看似简单的基本问题。
辖区内有52个小区8万余名群众,每日地毯式电话宣防,每周分组包片走村入户。
针对宣传中遇到的问题,王之君和队员们发挥女警优势,将反诈宣传融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在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同时,大家对反诈宣传队员的信任度会更高,宣传效果也会更好。”
“给钱不要、要钱不给、信息不漏”,在社区,随处可见的反诈宣传海报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在辖区商铺,志愿者邀请受害商户加入反诈宣传队伍中,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在空巢老人家中,志愿者以“唠家常”的形式,在解决老人实际生活困难的同时建立信任,老人遇到疑似诈骗会随时联系;在开学季,辖区学校“开学第一课”加入识别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孩子们也变身为一个个“反诈小战士”;在晋城富士康园区,100多个车间厂房,3万名工人倾听了“巾帼反诈宣传队”的相关宣传,90名治安信息员和60名主管成为义务反诈宣传员。
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主题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如何识别、预防电信诈骗,并且加入全民反诈的宣传中来。
反诈宣传的效果很快得到了验证。在对辖区东南新区小学进行“巾帼反诈宣传队”进校园后不久,一名小学生向王之君电话求助,她的妈妈疑似遭遇刷单诈骗,王之君及时赶到阻止了对方正在进行的转账操作。
“那一刻,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之君笑着说。
“宁可队员皆失业 唯愿苍生不受骗”
从冒充客服、公检法诈骗,到兼职刷单诈骗,再到交友“杀猪盘”,即便是在全民反诈背景下,诈骗形式依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每次遇到受害群众,或是看到相关报道,王之君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可能有人认为电信诈骗离自己很远,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学识高见识广,不可能被骗,但从现实中看,不少受害者都是高学历、高职称,甚至还有人‘每次都上当,当当不一样’。”
为了提升宣传效果,王之君和同事们还把辖区及周边地区的真实案例进行分类汇总,穿插到平时的宣传中。
“现实情况是,诈骗集团会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强,人民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为了让群众更好识别新型诈骗手段,“巾帼反诈宣传队”根据不同群体制定反诈宣传话术,并将队员和志愿者分为4组,对辖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骗子手段花样百出,我们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反诈知识‘种’进群众脑中,深耕群众心里。”王之君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于宣传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队员会将情况及时报告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推送给社区民警,并第一时间上门劝阻,形成了有效的工作闭环。
2.2万余个反诈电话,6000余条群众咨询,劝阻潜在被骗人员1000余名……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巾帼反诈宣传队”的辛苦付出和收获。
随着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正式开启源头综合治理。“巾帼反诈宣传队”的姐妹们更加干劲十足。“国际合作初见成效,国内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全民防诈防火墙’正在形成。”谈到“愿望”,“巾帼反诈宣传队”队员韩亚娜笑称“希望有一天反诈队员全都失业”,“那说明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不存在了”。
两年多的反诈宣传,让王之君感受颇深:“根治电信网络诈骗,仅靠宣传是不够的,需要多部门配合,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希望真有一天能天下无诈,宁可我们都失业,唯愿苍生不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