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崔安琪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广大劳动群众的节日。假期临近,旅客探亲访友、出门旅游的需求都所增加,对于旅客来说,“五一”国际劳动节是赶路的匆匆脚步,是回乡团聚的祈盼,是在陌生城市游山玩水的快乐,更是人潮涌动的车站、车厢。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到了一群不一样的人——中国铁路北京局的铁路工作者。他们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依旧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铆足干劲,全力做好运力保障、客运服务等工作,确保旅客安全、有序、温馨出行。
“儿承母志”,是选择也是坚守
北京车务段定州站是京广线上的二等站,也是全国铁路唯一一座烈士生前工作过的车站。宋增娣烈士,因抢救旅客以身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她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青团员、河北省三八红旗手和“舍己救人女英雄”荣誉称号。
令人感动的是,她的儿子成少伟继承她的遗志,已经在这个车站工作20多年。宋增娣生前所在的班组组建的“580”,即谐音“我帮您”爱心服务台,更是将宋增娣烈士的精神融入服务旅客的日常。
难舍分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康顺兴是北京南站售票车间主任,38年间一直从事售票工作,经历了从硬板火车票到软纸票,又到磁介质车票,再到电子客票的发展变化。他将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分享给大家,他被同事们赞为“问不倒的百事通”。
今年“五一”将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劳动节。康顺兴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今年‘五一’还能在岗位上感受客流回暖,就是我作为铁路工作者最幸福的事儿,也是劳动的意义所在。”
科技“达”人,用新技术点亮雄安站
雄安站作为雄安新区首个投入运营的交通基础设施, 处处体现着数字科技的气息。
作为雄安站房建运维“智能+”工作室的技术人员,从2019年首批预介入雄安站建设以来,李达充分发挥所学,应用BIM技术完成了暖通专业29类建筑构件数据采集和模型复合,参与开发和建立暖通专业巡检工作体系,其中,他参与编写的课题获2020年度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围着锅台,炉火始终通红
北京西站历来都是北京地区客流最大的集散地。赵书雄作为北京房建公寓段京西公寓车间的厨师班长,他认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火车司机和乘务员休息好、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赵书雄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要接待来自14个铁路局的司乘人员,这些司乘人员口味存在诸多差异,但他总能根据乘务人员不同的口味烹制出可口饭菜,让其感受家乡的味道。这里的炉火始终通红。“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列车昼夜不停,这里也会分外忙碌。
勤奋学习,做好雅万高铁“翻译官”
雅万高铁开通在即,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备受关注。
王哲纯是北京局集团公司雅万高铁(国际)项目管理组的一名翻译。以前虽是印尼语专业毕业,却是地地道道的铁路“门外汉”。王哲纯积极查漏补缺,从铁路最基础的专业学起,凭借对印尼文化的了解和语言交流的优势,编写完成《中印尼铁路词典》,并独立完成多场专业会场翻译,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