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浙黔共建少数民族流动妇女之家

打造关心关爱黔南籍务工妇女的连心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董叶枫

    在浙江省安吉县务工的贵州省黔南籍群众3万余人,其中妇女有1万余人,包含水族、苗族、黎族、布依族等10余个少数民族。

    按照“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安吉县妇联和黔南州三都县妇联在递铺街道康山村建立“流动联合妇女之家”,并在三都县人民政府驻安吉县联络部挂牌,将“流动联合妇女之家”打造成为黔南籍务工妇女就业服务的便捷窗口、维护权益的温馨港湾、关心关爱的连心桥梁,实现共建、共享、共富。

    助力就业创业 搭建成长之家

    近日,安吉县家政行业妇联开展了“产能技能双提升共富行动”暨家政保洁和护理实操培训,为辖区60周岁以下的妇女群众进行培训,为她们就业提供技能提升保障,此次培训吸引了30余名三都在安新居民参加。

    据了解,安吉县和三都县建立常态化劳务输入合作机制,积极招引外来就业女性劳动力,目前辖区内永艺、大康等企业已直接为新居民联系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女性岗位近1000个。为新居民妇女组织专项技能培训,并推荐上岗,现已累计为辖区内新居民妇女免费开展技能培训10余次,覆盖妇女500余人次。同时,联合安吉农商行,向新居民提供专项低息贷款,助力安家创业,据统计,已为新居民发放贷款28笔,共计526万元。

    互通民族文化 搭建幸福之家

    针对10余个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所在街道妇联与贵州省三都县驻安吉联络服务部开展家庭教育共建共享行动,围绕“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下基层”“千村万户亮家风”等主题,通过两地家庭互助融合,弘扬家庭文明新风。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当地建成了康山村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实施“栀子花开”新居民子女融入服务项目。同时,开设舞蹈、书法、摄影等公益流动培训,在节日节点举办民族文化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互融共通,目前,组织开设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121场次,举办新居民游园会等文娱活动26场次。

    深化妇儿维权 搭建温暖之家

    “身处在外,还能有家乡人为我们做主,给我们提供帮助,心里感觉很温暖。”韦女士是居住在康山村的众多三都籍群众之一,在安吉务工已有十多年时间。今年2月,递铺街道司法所联合三都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安吉联络服务部成功为她协调解决了被拖欠工资的矛盾纠纷,她对两地政府的贴心服务连连称赞。

    在安吉县,像韦女士一样得到帮助的人并不在少数。依托两地融合的公共法律服务跨区域协作示范站,实施维权帮扶两地联动、公益法律顾问每周常态化坐班机制,帮助妇女家庭答疑解惑。

    日常中,深化妇联执委“四必访”、入户访民情,递铺街道妇联主动参与化解新居民家庭维权纠纷23件,开展反家暴等法律援助、妇儿权益保护法制宣传等活动覆盖新居民4000余人次。此外,还创新设立新居民救助基金及新居民困难子女圆梦奖学金,对困难家庭一次性最高救助2万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