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从烟台农科院的烟薯25、中国农科院的世壮燕麦片到西南大学的魔芋系列产品,近年来,一大批科技农研产品“占领”直播间,在新电商平台上俏销。消费者多被它们的口感和味道所折服,但一款“农研美食”产品从开始研发到走向市场,历经的漫长阶段却鲜为人知。
“万里挑一”育新种
在烟台市农科院的育种大棚里,作物所所长辛国胜和同事们每年通过杂交育种,大约会得到1万株全新的甘薯株系。其中,只有不到5%的株系会被他们“品尝”,在尝过数千种红薯后,2005年,辛国胜选择保留“吃起来格外香甜”的0579,也就是后来的烟薯25。
传统的甘薯育种往往将一个母本与一个父本杂交,培育出若干后代。“为了提高遗传潜能,我们当时创新了育种方法,以鲁薯8号为母本,利用创制的骨干亲本烟15、烟3、烟20等为父本,一次性获得了20个组合。”辛国胜说,他们一直遵循优质育种的思路,长期搜集优质品种建立“种质库”,每天都向“如何将亲本优点集中于一个后代”这一难题发起攻坚。
在研究团队经历无数次“杂交、培育、鉴定、淘汰”的循环后,0579脱颖而出。虽然它有不耐涝、不耐放等小缺点,但瑕不掩瑜。在2011年全国性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中,它因色美香醇、食味甘甜而夺冠;在国家区域试验栽种过程中,它又力压其他品种,摘得产量第一的桂冠。
“全国100多家从事育种工作的甘薯科研单位,60多年的时间都没能培育出一个可以替代遗字138的甘薯新品种。以每个科研单位每年淘汰9000株系计算,找到一株烟薯25的概率是数千万分之一。”辛国胜说。
同样优中选优的还有中国农科院生产的世壮燕麦片。
在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高耸的架子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几代科研人收集的燕麦种子,多达5200份。
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山西农学院农学系的陆大彪组建了燕麦降脂研究课题,对近千份裸燕麦样本进行成分分析,经过4轮动物实验与3轮临床研究,得出结论:优质燕麦片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对糖尿病及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
在陆大彪的主导下,198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世壮燕麦保健片正式投产,世壮是英文“strong”的音译,包含了老一辈农学家希望国人体魄健壮的寓意。
进入新世纪,国际上有关燕麦降血脂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国学者逐渐趋于一致地认为,燕麦的主要降血脂成分其实是β-葡聚糖。新的研究成果为世壮燕麦片重塑“芯片”指明了方向。
彼时,我国持有的裸燕麦品种保存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按相关规定,项目组最终调取千余份品种,但每份品种只有几十粒。
花了五年时间,凑足种子样本,攻克检测β-葡聚糖含量等难题后,课题组结合对产量和适应性的观察,选择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的“G5”作为世壮燕麦片的专用品种。在此基础上,继承陆大彪衣钵的郑殿升等研究人员为减少专用品种的带皮子粒,又开展三级种子田等措施,在提纯品种、改善品质之外,将年产量从1999年的20万斤提高至如今的600万斤。
从实验室走进大市场
与此同时,世壮燕麦片借助新电商平台,从小众药品逐渐变身大众食品。近年来,随着“80后”“90后”越发关注养生与健康管理,这款由几代科学家共同研发的“学霸燕麦片”快速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对接全国大市场的通道打开后,其线上销售激增,相应份额占比目前已超过80%,消费人群以年轻女性为主。
“目前,我们拓展了内蒙古种植基地,定下了一年2万亩的订单,以保证燕麦原料的供应。”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资源中心副主任郭刚刚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农业科研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而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实际上做不强、做不大。如果是以企业作为主体,因为它们对市场最敏感,也最清楚市场的需求(基础科学研究除外)。
以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未来的主流,也是当前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模式。
这个模式同样适用于从西南大学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魔芋产品。作为国内公认的魔芋研究高地,西南大学已深耕魔芋研究43年。1979年,该校刘佩瑛教授敏锐地发现魔芋在食品、医药保健、轻化工开发上的独特价值。在她的推动下,西南大学成立了国内最早的魔芋研发团队,进行魔芋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1995年,农业部正式批准在西南大学成立全国唯一的部级魔芋研究中心。2004年,张盛林接过刘佩瑛教授肩上魔芋产业化开发研究的重任,开始研究通过魔芋食品、特医药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发展完整的魔芋产业体系。
2012年,在西南大学的强力支持下,专注于魔芋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的重庆西大魔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大公司)成立。西大魔芋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魔芋丝、魔芋面、魔芋干、魔芋代餐粉、魔芋饮料等魔芋食品陆续面世。
2019年,西大公司快速登陆新电商平台,上线二十余种产品,向大众“出圈”销售魔芋健康产品。依托西南大学强大的研发实力,西大公司的产品凭借“农研美食”专业、安全、健康、营养的特点,短短三年时间,年销售额从不足200万元快速增长至突破亿元。如今,西大公司推出的魔芋产品已从30多个增加至70多个,加工制品涵盖食品、保健、美妆、医药等多个细分领域。
与很多走出试验地就被遗忘的新品种不同,烟薯25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新电商平台的助推下,这款产品逐渐俏销,并因“香甜如蜜”的烘烤特性成为烤薯品种中的“扛把子”。
“高新奇特”助农增收
烟薯25走红后,随着精深加工企业的加入,这一品种衍生出从传统的地瓜干到饮料、酒类、冰烤薯、薯蜜、果胶等创新产品,市场对烟薯25的需求进一步扩容。因此,烟薯25备受种植户欢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烟薯25已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除了西藏与黑龙江,烟薯25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甚至还成就了一批农民“百万元户”。
“高新奇特,我们特别愿意种,因为好卖。”在济南市商河县怀仁镇,韩王村党总支书记韩成金口中的“高新奇特”指的是高科技、新研发以及奇特品种。烟薯25隶属这一范畴。“为降低种植风险,我们通常第一年划出三五亩地试种,第二年再扩种。”
作为商河县重点打造的1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之一,韩王村过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近年来,该村探索“村企党建联合体”模式,发展甘薯订单农业,向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供货。于是,千余亩土地,全部以销定产,种上了烟薯25等优质品种。
“虽然去年没有分红,但我们以一村之力,将地租从每亩800元提到了1100元,相当于给所有社员增收了。”韩成金说。
销售规模的提升,意味着原料需求的增加。近两年来,通过设立魔芋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西大公司在昌宁快速带动发展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逾1.2万亩。
与此同时,依托西大魔芋物种研发中心繁育的优质新品种种源,西大公司在云贵川三省建设科技示范基地5000亩;通过种源覆盖、标准树立、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的模式,带动魔芋产区种植规模10万亩以上,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人以上,培训农民2万人以上。
在农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成为爆品、潮品的同时,种植燕麦的农户也成了受益者。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当地农民在尝试一种燕麦与马铃薯轮作的模式。郭刚刚介绍,马铃薯属高肥作物,连年种植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品质也会受到影响。而今,马铃薯与燕麦轮作,农户无须投入更多肥料,一方面可养护土地,另一方面还能带动增收。“一个产季,平均每亩土地能为农户增加500多元的纯收益。”
“近几年,大家种植燕麦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中国农科院推广的品种,不仅亩产高,今年的销售价还比去年高了30%。”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农户李占永说,“庄稼人的思想觉悟如今也提升了,想在农村生活得更好,那就得相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