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PDF版下载

栏目:时讯

版面: 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锂电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动力电池形成产业链最全产业体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综合报道

    近日,在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暨动力电池招商大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成效显著,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会上相关专家表示,在电动汽车需求侧,应继续提高动力电池效能,研制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加快充电桩建设,通过智能有序充电、车网互动等缓解电网压力;规划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接入电网,智能充放电形成新储能体系。

    据悉,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实现质的跨越,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具体包括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端、低端产能分化加剧。企业面临在工艺、技术方面持续保持领先和同时要稳住并扩大市场的压力。欧美等经济体正在加快本国汽车电动化进程,逐步加大对本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投入和扶持,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等。

    相关专家建议,第一,要攻克电池的技术难关。对照美、日、韩同行,我国企业尚有差距,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先进电池尚在实验试产中,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第二,目前电池产业出现了多元化、社会化无序竞争态势,跨行业投资过热,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低端产能过剩显现。需大力提质降本增效,要淘汰落后、重组整合,保持产业稳定。在招商引资上,应严格技术标准,甄别论证技术路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三,电池需要的锂、镍、钴等金属稀缺,应防范依赖进口风险。青海、西藏盐湖卤水资源丰富,应立足国内,加快合理开发利用,同时注重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第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应对美日联手封锁。近期,美、日在稀缺资源保护、市场封闭、贸易竞争、技术封锁等方面联手动作,激励我们要自主创新、自强自立。

    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则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主要核心技术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轻量化、高性能、长寿命的发展趋势,驱动着IGBT模块往更高功率密度、更高结温、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将对芯片技术和封装技术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我们已经形成了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与会专家指出,我国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依赖,锂电设备国产化率也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电池产业的发展让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