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什刹海·视界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什刹海·视界

索 玛 花 开


    ▲ 张凤霞在工作中

    工友眼中的索玛花,有铁人的特质:哪里艰苦,就在哪里开花。她扎根在荒野山垭,躬耕在高含硫气田,是一朵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之花,也是一朵具有新时代铁人精神的朝露之花。

    ■ 魏龙

    椿芽子冒头那几天,我留心过元坝花草,没看到索玛花开,询问来这六年多的她,她也摇头说:“从没见过。”我又问她,那,为什么有人叫你索玛花呢?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随一抹红,一溜烟似的,跑到巾帼站里头去了。

    她,叫张凤霞,凉山人,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偏僻的小村里长大。小姑娘的家乡距离彝海很近,彝海边,就是刘伯承当年和彝族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地方。

    索玛花,彝族的族花,有天然的特性,花色洁白中透着粉红,被称为"高山玫瑰";张凤霞,工友眼中的索玛花,有铁人的特质:哪里艰苦,就在哪里开花。

    有趣的是,索玛薇薇,没在凉山上绽放,却在世界首个埋深超过7000米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上渐次而开,六片花瓣,在阳光雨露中,闪耀着六彩的光芒:采气二厂“三料”技师,元坝气田首位女站长,西南石油局劳模,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她的故事,让我好奇,引我探寻索玛花开的密码。

    次日拂晓,推开夜色的,不是我早起的门窗,而是山肩上那把燃烧的火炬红。天台下,东河边,云雾缭绕山水间。鱼肚白,把河中沙洲点染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不知不觉中,游来一只栗褐色的野鸭子,把河面上一片片镂空而间隔有序的薄雾,轻轻地、慢慢地逐向远方,之后,又在翼镜两边划拉出一个长长的大大的A型波纹在身后。

    那一刻我想,张凤霞的人生,必然有一根红线在牵引;索玛花开的精神高原,自然有一杆红旗在呼啦山响。

    东河跨越  

    天台山,隔东河,就是元坝码头,由此往下游方向行驶十几公里,就到了东河输气管道跨越。东河跨越,长328米,呈橘红色,像一条长长的火龙飞跃在东河上空。张凤霞和两位巡管工正好要上跨越巡管,我就跟随其后,去体验悬空与心跳的感觉。

    第一次上东河跨越,难免有些紧张,几十米高的落差诸且不说,单就两条大口径酸气管线就让我头皮发麻。

    架空的跨越巡道,肩膀宽,我左右侧走,都异常别扭。张凤霞和两位巡管工,双手交叉于腹部,企鹅似的,收拢鳍肢,摇晃着往纵深处慢慢行走。他们不时停下来,又像松鼠一样弯着脑袋,左瞧瞧,右看看。我看到柠檬黄的管线上,有许多鸟儿留下的白渍。巡管工说:“东河的鸟儿,喜欢待在管线下的钢窝里,趴窝。”她接口说:“鸟蛋,幼鸟,容易落下去,成活率很低。”

    走到跨越中段,巡道开始起伏摇晃,我的心也随之起伏跳动。前面的张凤霞一点不慌乱,反而淡定地折回来,搀扶我,待巡道平稳之后,恐高的我,才慢慢平静下来。据说,这样的情景对她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如同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穿过跨越,听工友说,巡管还不是她的主要工作,她作为大坪中心站站长,对辖区内的管输安全,有监护的职责。张凤霞作为元坝气田第一位女站长,主要负责大坪中心站的全面管理工作,她同32名同事一道,精心呵护着10口生产井,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把285万方酸气,采输到集气总站,待脱硫净化之后,再通过“川气东送”输气管线,汇总到长江流域数十个城市,包括上海。

    而大坪中心站所生产的井口酸气,其硫化氢含量平均在6万ppm左右,不难想象,她的压力和责任有多大!

    进入元坝1—1H井巾帼站,就看到一幅超大型的红色标语:“从陆相走向海相,从创新走向创效,从跨越走向一流。”我仿佛看到了牵引着她的那根红线。

    值班室的白墙上,有一幅巨型人像,那是全副武装的张凤霞,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红工装,微笑而清瘦的脸颊,有点微红,像索玛花一样,那双笑盈盈的眼睛,亮晶晶的,给人一种自信和希望的光亮。

    工休间歇,我发现她的脸颊,并非微红色,而是小麦黑,这自然是大凉山日照的记忆和元坝日晒雨淋的真实写照。她最爱笑,让人印象深刻。拉开家乡的话题,茫茫凉山的画面就一帧帧闪现而来。电视剧那首《索玛花开》主题歌,仿佛就在耳畔回响。

    凉山,张凤霞的出生地,时为1988年冬。她的爸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多少文化。她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娃。从小被放养的她,很早就品尝过茅草根和红军果的味道,那抿甜,催生其吱吱咕咕地生长。

    勤奋聪慧的她,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在堂哥指点下,她选择石油工程专业,由此,她寻到了根植和拔节的土壤。油气知识的浇灌,石油精神的熏陶,索玛花的精神高原,有了油气的具象,有了矿藏的钙质,有了老铁的挥旗和灵魂。

    读到大三时,品学兼优且积极上进的张凤霞,就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2年,她在成都平原找到了工作,在洛带采气队。

    5年后,为支援元坝气田生产建设,张凤霞和130名工友转岗到元坝气田,由此,时光的镜头,记录了她元坝历练的过程。

    元坝历练  

    第一次背“空呼”进红线区,在元坝103H集气站,紧张而又害怕的她,把防毒面具拉得紧紧的,生怕漏气,还不停地左摸摸,右摸摸,由于拉得过紧,头皮被扯得疼痛。6.8升“空呼”,22斤重,压在背脊上,沉沉的。当她跨过红线慢慢走向酸气管线之时,感觉面罩里的“嘶嘶”声越发刺耳,心里头打鼓似的,咚咚响。同行五人,鱼贯而入,在场站取水样过程中,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突然报警,她被吓了一大跳,怯怯的,倒退了十几米。

    第二次受惊吓,是她在元坝271单井站,那是2017年夏秋交替的一个深夜。当时,正在测井,突然钢丝绳破断。好大的声音,把正在值班的她吓得毛发竖立,她快速背上“空呼”,赶紧跑到现场,把井关掉。

    两次虚惊,对她来说,好似山鹰翱翔的翅膀,一翼掠过惊悚的阴影,一翼罅漏破晓的曙光。心茫茫的她,时常在青黑的夜色中沉思。

    从那以后,沉静的她,越发孤寂,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三年后,谁也没想到,她先后在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拿了三块奖牌,两块金牌,一块银牌,成为硬邦邦、响当当的“三料”技师,采气技师,输气技师,仪表技师。

    她的蜕变,让工友们眼前一亮,也引起厂领导关注,不久,她被明确为大坪中心站站长,成为元坝气田第一位女站长。

    没想到的是,从2020年起,一场席卷全球的大疫情扑面而来,张凤霞接管的大坪中心站面临严峻考验,工友们要么生病上不了班,要么轮休被隔离上不了山,而大坪中心站肩负着“川气东送”重要使命,一旦气源上不去,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武汉已经“封城”,上千万人口要煮饭炒菜吃莽莽,万一气源不足,叫市民们怎么过?她和为数不多的几名工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荒山上坚守阵地60多天,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头两个月,仍然保供采气上亿方。

    2021年的盛夏,一个雷雨天,元坝102—1H集气站,有3口井的井口控制柜被打坏,造成3口井停产。十万火急,亟待解决,但厂里有规定,个人不能擅自进入红线区作业,无可奈何的她,只好惊醒倒班休息的陈历洁。

    陈历洁放下手机,冒着雷雨,急三火四地跑过来,但一时又找不到雨衣或雨具,她俩只好把两个大大的黑色垃圾袋,倒过来,抖开,抠出三个洞,再把脑袋和两只手杆伸出来,然后背上“空呼”进站抢修。

    把问题搞清楚之后,她果断启动水套炉,手动强制性开井。3口井恢复正常后,雨也停了。她俩出了红线区,摘掉防毒面具,看到彼此笼罩在身上的黑色垃圾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大坪中心站,男同志占三分之二,这些彪悍的汉子们,能服从一个小姑娘的管理吗?抱着好奇,我特意采访了一位男师傅,他说:“在高含硫气田里做活路,不是比谁的劳力好,而是比高科技,比新技术,比智能化操作。”

    他接着说:“张凤霞既是技术型人才,又是技能型人才,她的‘三料’技师,是比武比出来的,我们认可,信服。”

    那,另外三分之一,她们又是怎样评价她的呢?巾帼站的肖怀蓉师傅说:“我很佩服小女娃娃,她很能干,她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总是像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啊转……”

    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我眼前一亮,小陀螺,仿佛就在眼前旋转,即使困难如山,它也能穿过去。我想,小陀螺精神,是不是索玛花开的密码之一呢?

    肖师傅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说到张凤霞就满心欢喜地说:“她应急处理能力非常强,我们遇到异常情况,她会及时处理,果断解决,而且解决得很好,我们自然服气。”

    高危行业管理,特别是生产一线管理,光有安全意识与专业技术还不行,还得有意志力才降得住事儿、压得住茬子,我问肖师傅:“她的意志力,是怎么形成的?”

    肖师傅脱口而出:“先天带后期,后期储备强,有底气。”这个诠释有点意思,或许,这正是索玛花开的第二个密码吧?

    在与其他师傅交谈中,还了解到一件事:2022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室外温度达40℃多度,四川遭遇6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持续高温,当时,又遇到元坝气田8年来首次全面停产大检修,大坪中心站也面临7口井的检维修任务。张凤霞与男同志一道,蹲在热烘烘的场站里,拿着烫手的扳手,挥汗如雨地干。45天下来,她背上的红工装,早已挂上白地图,浸染着斑斑点点的汗渍。她,晒得油亮亮的。

    同年底,全面解封后的第一波疫情无情袭来,大坪中心站的工友们纷纷中招,“阳”了一大片,她也被隔离,但稍好一点,她就咬牙上了山。

    “阳”后的体力下降,感觉“空呼”越来越重,腿越来越沉,劳作越来越累。若遇工作不顺,一天下来要换好几个氧气瓶,直到把难题处理好才出红线区休息。

    卸掉“空呼”,摘掉防毒面具,额头上、脸颊两边均是深红的压痕,汗津津的“凹槽”,许久都反弹不上来!她和同伴已顾不上这些,她们像打蔫的茄子一样瘫坐在椅子上,除了喘气,还是喘气……

    转眼到了2023年春节,她的妈妈非常开心,6年来,老二第一次回家过年。她解释说:“春节保供,总得有人值守和付出,不是你干,就是我干。”

    大坪绽放  

    张凤霞当站长以来,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和工友们一道琢磨出一套管理办法,即:一流场站,二新特色,三标建设,四精管理,五步治理。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目前,该中心站,共产气62亿方,获科技攻关成果11项,获专利发明创造32项,获优秀QC成果9项。

    如今的大坪中心站,已成为中国石化超深高含硫元坝气田中的标杆场站,成为传承石油精神与石化传统的新阵地,成为元坝气田担当奉献、精细管理的新通道,以及创新创效改革发展体现新时代铁人精神的桥头堡。

    张凤霞既简单又复杂,她简单的,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不简单;她复杂的,满脑子都是仪表数据、采输流程以及密密麻麻的管控节点。

    她扎根在荒野山垭,躬耕在高含硫气田,是一朵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之花,也是一朵具有新时代铁人精神的朝露之花。

    面对世界首个超深7000米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索玛花已无惧色,而是面带微笑,在生命的禁区里翩翩起舞,在“川气东送”的采输过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惜别大坪中心站,路过值班室走廊,见墙上栏目中贴着每一位工友的合家欢,一家家合抱的心形照,美美的。是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朝一夕,都情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她,一朵绽放在高含硫气田上的索玛花,永远笑盈盈的……

    (本文图片由杨勇、张世轩提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