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 秋冰
5月15日,江苏省常州市启动“百万家庭学礼仪”行动,揭牌了一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常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彩凤表示,全市各级妇联牢牢抓住家庭“主阵地”,扎实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以家庭“小支点”撬动社会“大文明”,让每个家庭成为文明的种子。
“常阿姐”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建设好家庭,幸福导航行动才能聚心聚志。
“常阿姐”巾帼宣讲员、常州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党委书记汤亚平以社区百姓关注的“三餐饭”为抓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社区居民家。第一餐是健康“定制餐”。一个中心任务、“两步走”战略安排、五个“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热词在社区食堂的展板上随处可见,来吃饭的老年人在享受物质食粮的同时,精神食粮也非常丰富;第二餐是暖心“特供餐”。社区总是想尽办法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托举起“稳稳的幸福”;第三餐是幸福“快乐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音乐、思维小达人、创意手工等特色免费课程,并定期开展“常阿姐”理论大宣讲,居民们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
汤亚平仅是“常阿姐”百千万宣讲队中的一员。据了解,常州四级妇联联动共建“常阿姐”百千万宣讲队,培育了11123名巾帼宣讲员,坚持逢重大会议必宣讲、逢宣讲必培训的“两逢两必”,以“快、准、广”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涵养好家教好家风让文明根植于心
家教家风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文明的延续。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老师李永清曾获得“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9最美小学教师”,他的父亲李浩云是青海公路施工段负责人,当年在高寒缺氧、缺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带领同事建设布哈河大桥的故事始终影响并激励着他。李永清自1989年创办了《星星队报》起,一直坚持到今天。他说:“只要孩子们还喜欢、还期待,我会一直办下去。”
李永清家庭是常州百万家庭中的一户典型。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最美家庭联盟,大力挖掘妇女和家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人故事,以家庭正能量引领带动全市百万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连续14年开展“十佳母亲”、连续11年开展“十佳好儿女”事迹征集活动,常态化、滚动式寻找最美、发布最美、展示最美,分层分类开展书香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等培育选树,使最美家庭亮起来、传开来。据统计,常州已累计培树市级及以上先进家庭典型近800户,团结带领更多家庭争当家庭美德践行者、社会文明推动者,使家庭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让好家风好家训为文明城市注入温暖底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落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抓住家庭主阵地,发挥优势、创新载体,让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成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
家风折射时代光芒,也充盈着时代内涵。在全国文明村和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八字桥,“家贵在和,人贵在勤”“为人要和气,做事要大气”……刻在木匾上的行行家训,如同一面面镜子照着每一位村民的心。在崇文尚书、明慧识礼的家风浸润中,八字桥先后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翟中和为代表的15名教授、60余位乡贤,是远近闻名的“教授村”。2020年,他们打造“荷香继世、礼耕传家”家风工作品牌,搭建“阿嫂客堂间”和家风小讲堂,讲述乡贤馆里群英荟萃的家风故事,传播“孝”广场上口口相诵的村规家训。
每个家庭的幸福,都争相映射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千家万户的美好,共同汇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力量。2017年,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社区家长学校总校,目前,社区100%建立家长学校,建成江苏省级“三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85个,为家庭提供“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可参与”的社区生活化家庭教育新模式。同时,成立了10个家庭教育工作室、16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培育家庭教育专家、骨干300余人,组织指导服务2万多场次,充分发挥“幸福e家”网上家长学校作用,精准家庭需求开展指导服务。深度建设青果巷家文化综合示范街区,建成省、市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22个,促进好家风好家训有形化传播,并开展“弘扬红色家风、礼赞百年风华”——“5个100”系列活动,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
今年,常州将在建设好家庭上突出“广”,涵养好家教上突出“专”,培育好家风上突出“正”,大力弘扬清风正气,实施百万家庭学礼仪,让好家风好家训传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