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基层中国 PDF版下载

栏目:小巷总理社区负责人面对面

版面: 基层中国

为村民解忧的“刘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张晓玲

    马上,就是烟叶采收和晾晒的季节了。每年6月至9月,四川德阳什邡市大泉坑村的晾棚里,大片大片绿得发亮的烟叶,经过阳光、温度、湿度的自然调制,将蜕变成雪茄客眼中的上好原料。

    什邡市自古便有“晾晒烟之乡”的美誉,具备适宜烟草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湿度、气温、日照。在师古镇大泉坑村,因冲积形成的砂壤土,让其成为最适合雪茄烟生长的地区。

    今年,大泉坑村的村民对晾晒季的到来,尤为期盼。

    以往,散落在村民房前屋后的简易晾晒房,极大限制了烟叶晾晒的便利和品质的提高,成了烟农的忧心事。去年,覆盖“大泉坑片区”的598座规范化烟叶晾棚开始建设,今年采收季就能投入使用,将解决1300亩烟叶的晾晒问题,烟农亩均增收预计提高1500元以上。

    为大家解决忧心事的人,就是村民口中的“刘姐”——大泉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妇联主席,2018年,被推选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作为省人大代表,刘翠萍在多个场合建言,希望加强烟叶种植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为片区发展争取到1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多年来,“刘姐”为村民解决的忧心事,远不止这一件。

    吃苦能干又热心的村干部

    1995年,刘翠萍随丈夫安家在了大泉坑村,开了一家打蜂窝煤的作坊,虽然又脏又累,但她的日子平静而满足,那时,遇到家里拮据的村民,她常常主动“赊账”。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村庄人力紧缺,需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村民支持工作,大泉坑村的老支书见刘翠萍做事认真,便请她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哪家几口人,家里什么情况……这是刘翠萍第一次对村里情况有了详细了解。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填报,刘翠萍出色地完成了农村人口普查工作。

    2003年,在老支书推荐下,刘翠萍进入村里工作。2004年,大泉坑村选举,吃苦能干又热心的刘翠萍,被村民推选为村妇女主任。

    “刘阿姨,就是我的亲人,如果没有她,也许我已经外出打工了。”今年就读高一的小颖(化名),父亲患病,家庭生活困难,从小学起,刘翠萍就时常牵挂着她,想方设法为她争取政策性扶持,让她能一直上学读书。

    “小刘啊,如果不是你,我孙儿现在都不知在哪里哦。”每次小强(化名)的爷爷见到刘翠萍,都会念叨这句话。十多年前,小强的父亲本不想养育孩子,刘翠萍多番上门,给他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最终小强父亲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

    一件件小事,让刘翠萍走进了村民的心里,成了大伙心中的好村干部。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刘姐”。

    为群众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的“刘姐”

    “每一项政策,都关系着群众的利益。”刘翠萍说,对政策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仅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理解,要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学习和研究,才能通俗易懂地宣传给群众。

    2016年,刘翠萍被群众选举为什邡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在走访群众时,刘翠萍了解到师古场镇的北大街车流量大,但路灯线路老化,导致夜间光照严重不足。她实地调研核实了群众反映的情况后,在师古镇举行的“问政会”上,向政府部门提出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意见,进行专项督导最终使北大街恢复了夜间正常照明,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作为村干部,刘翠萍也为村民增收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遗余力。

    刘翠萍和村“两委”一起,给群众做工作、跑资料,建立起了师古镇大泉坑村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集中村民田地、技术、人力等资源,让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对外引进种植户,对内解决群众家门口务工难题,充分利用大泉坑村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和各类就业机会,先后推动100余名妇女就近就业,实现每人年均增收3000余元。同时,整治村落周边沟渠、环境,改扩建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了村庄招商引资、促进了烟叶生产发展,并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到大泉坑村观光旅游。

    眼看着烟草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今年,作为什邡市人大代表的刘翠萍,依然在不遗余力地为烟草产业发展鼓与呼,希望能将烟草育苗大棚的规范化建设早日提上日程。“作为人大代表,作为村干部就是要为群众过上好日子而奋斗。”刘翠萍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